作者:闫鹏
今年5月我在“手游IP年所言非虚”文末提到了自己正在关注文字游戏,感觉会有前途,但一直没有去细说。而最近看到一些否认IP(尤其网络小说IP)价值的言论,看到H5游戏的发展,看到某漫画软件的爆红,看到新闻哥弄的“拯救王寡妇”之后,我想我该仔细谈一谈我对文字游戏的看法了。
关于文字游戏,我没有在网上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定义,所以我自己解释一下:
《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用它的AlienWare玩着MUD游戏并称赞道:“它用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图像处理芯片:想象力。”(It runs on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graphics chip: imagination.)
这样的评价丝毫不过分,如果你懂得电影与小说的差距。
其展现形式可以是文字、漫画、甚至电影;因此它也可以被称作交互式小说、交互式漫画、交互式电影!
其中一些优秀游戏已被改编成动漫甚至电影,如《命运石之门》、《寂静岭》等。
即文字网游。
代表作:《北大侠客行》
2、ERPG
Electronic Role Playing Game,TRPG的网络版。
玩家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扮演一位角色,通过文字交流,与游戏创作者(游戏主持)进行交互。(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规则下,大家陪楼主YY。)
代表作:-(因为游戏创作门槛低,所以作品很多,详细可以去百度贴吧查看,如:文明与征服吧、骑砍文字游戏吧 。)
代表作:恐怖医院 (此为15岁小女孩的作品,更多游戏可去“百度贴吧:生存游戏吧”查看。)
2、日式AVG
在纯文字冒险游戏基础上加入精美CG图片和动人音效,以优秀剧情为卖点。
1.1、恋爱题材的文字冒险游戏
代表作:《秋之回忆》《心跳回忆》《Never7》等。
还可细分为:
1.1.1、美少女游戏(男性向)
1.1.2、乙女游戏(女性向)
1.1.3、BL遊戲(腐女向)
1.2、其他题材的文字冒险游戏:
代表作:《命运石之门》《逆转裁判》《寂静岭》《Ever17》等。
3、视觉小说(音声小说)
与日式AVG有些许不同,主要表现为字占满屏幕,图像为次要。游戏的成份不多,玩游戏和在电脑屏幕上看小说很相似。“视觉小说”从“音声小说”衍生而出,区别不大。(据我了解,貌似是因为“音声小说”被CHUNSOFT注册了商标,所以其他公司出的同类游戏改称为“视觉小说”。)
代表作:《To Heart》、《月姬》。
4、交互式电影:(interactive movie)
使用动画或真人拍摄的影片来表现游戏内容。电影通过与玩家交互,根据玩家的选择,播放对应的内容,最终引出不同的结局。
代表作:《暴雨》《龙穴历险记》《太空王牌》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文游与小说、动漫、影视等艺术形式十分接近,但又有所突破。突破在于文游可以与人交互,让人走进故事之中去做主角,去改变些什么。这是小说、动漫、影视都无法给予的体验。所以,文游玩家很容易从小说迷、动漫迷、影视迷中转化而来。
动漫题材:热血类、 校园类、冒险类、搞笑类、GL类、BL类、魔法类、竞技类、机战类、科幻类、运动类、恋爱类、神魔类、后宫类、推理类、奇幻类、治愈类……
电影题材: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家庭片、伦理片、 文艺片、音乐片、歌舞片、动漫片、 西部片、武侠片、古装片、动作片、 恐怖片、惊悚片、冒险片、犯罪片、悬疑片、 记录片、战争片、历史片、传记片、体育片、 科幻片、魔幻片、奇幻片……
这些题材都可以做成文字游戏,你还不需要担心产量。
但是,要知道AVG游戏中国市场的用户需求和日本市场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若仅是简单照搬很可能会死得很惨。
我特意找了一位在橙光游戏工作的朋友打探来一些消息,仅供参考:据透露,橙光游戏的累计作品数超过143万,作者人数超过46万,累计玩家数近千万,日活跃用户数21万;今年的uv和pv同比增长了20倍;玩家男女比例在2:8左右;平均年龄偏小,大多是在12-26岁之间;最受欢迎的题材是古风类的乙女向游戏,其次是日式动漫风格的恋爱游戏,再然后是宫斗题材的冒险游戏(在甄嬛传大火之后,《清宫计》带起来一股女性宫斗原创游戏的热潮)。
代表作有:女性穿越类《穿越之姻缘劫》,宫斗类《清宫计》,男性向游戏《潜伏之赤途》;
目前在App Store上架的游戏有44款,搜索“橙光游戏”就能看到,评价都还不错。
但是,说实话,我觉得橙光游戏做得并不够好,发展了这么多年,他们还没能帮助那些爱好游戏创作的人赚到钱。
他们觉得自己做文化、做情怀很高尚。殊不知,正因如此才让很多真正有情怀“制作人”为生活所迫不能专心做好游戏。他们觉得AVG游戏太小众,认知度不高,难以商业化。殊不知,当初起点中文网商业化是在2003年,那时网络小说也不是大众文化。
文化的传播,认知度的提升,光凭大家的兴趣是不够的,需要利益的驱使,所谓人无利而不往。而橙光游戏做的似乎只是在等待文化的发展,等待大家的认同,并没有大力推进。窃以为,只有做行业推动者,未来才可能有拥有比较稳固的地位,而橙光游戏只算是一个先行者。虽然他们目前也在尝试商业化,但看起来行动缓慢,不够专业;一旦有专业互联网公司看好这片市场并加入争夺,橙光将很难招架。
但这种初级展台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是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当制作工具足够高级足够智能的时候,专业团队也许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这种平台可能就是一切了。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现实来看目前还是需要有专业开发团队去创造精品,其制作人一定要是一名好作家。
当然长篇文游还是做成app为好,但是其中部分章节可以做成H5去推广,让玩家试玩,从而给app导量。
建议不要走付费下载路线,这样一来会阻碍玩家尝试和传播游戏,二来也挣不到几个钱,得不偿失。
闫鹏说得靠不靠谱,有没有道理,能不能应验,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