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灵怪文化,你会不会倒吸一口凉气,想起小时候每每那些大孩子和小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大孩子总是会说“哇!妖怪来了!”接下来那些小孩子就吓得撒腿就跑。
其实说到灵怪文化,的确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古时候,人们由于认识自然的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总是会寄托于神灵或是鬼怪的能力。因此便衍生出了巫术和图腾崇拜。人们认为,只要虔诚地供奉神灵,就会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如果诸事不顺,那必定是触犯了神灵的权威。就像在埃及,人们崇拜太阳神“拉”;在日本,人们崇拜“天照大御神”,敬畏“八幡大菩萨”(八岐大蛇);而在中国,人们崇拜龙,自诩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然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决,灵怪文化也逐渐改变了它本来的属性,演变成了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神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还出现了一门叫做“妖怪学”的学问。“妖怪学”在日本可是一门正正经经的大学问,井上圆编写的《妖怪学全集》,有厚厚的六大卷,每卷都有700-800页,而小松和彦编写的《日本妖怪学大全》更是收录了大量的论文,还拟定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建立和跨学科研究”的课题,除此之外,日本还建立有大大小小的妖怪协会,致力于妖怪文化研究。
1、中国灵怪文化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这是出自《山海经·南山经》中的一段记载。这种动物实际上就是现在的“猩猩”。作为灵长类动物,猩猩的确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却并不具有“食之则健走”的特性。即便真能如此,猎捕动物也会触犯《动物保护法》。可见在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有限的时候,一些普通的生物也会被异化或者灵怪化。东汉学者高诱在《淮南子注》里甚至对这种动物有更加奇特的描述,说“它们喜欢喝酒,能够看见过去但是无法看见未来,因此人们总是会在它途径的路旁摆放一壶酒,等它喝醉了就把它给捉住”。《山海经》的记载与描述的确是有些奇哉怪也,不过它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光从灵怪文化这一层面说来,应当算是我国鼻祖级别的典籍了。在《山海经》里,除了能了解到“混沌”、“蛊雕”、“英招”这些神灵异怪,还可以了解到许多奇特风俗和文化,像“女子国的黄池水”、“奇肱国的飞车”以及“周饶国的小人”。中国由于地大物博,因此文化的地域垂直差异和地域水平差异就都比较大,这样随着往来、交融和沟通,就为新文化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契机。《搜神记》、《聊斋志异》、《西游记》都是灵怪文化集聚的作品。雨师赤松子、巫山神女瑶姬、齐天大圣孙悟空、云翠仙、莲香、辛十四娘,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2、西方灵怪文化
一提到西方灵怪文化,我们往往会想到吸血鬼、狼人、地精和矮人。相比于东方灵怪文化,西方灵怪世界更像是一个魔法的聚集地,在这里生物的魔法使用现象似乎更为普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魔体系”。东方人追求意境,讲究含蓄,而西方人似乎喜欢更为直接的表达,“视觉冲击”和“视觉震撼”总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表现手法。西方的灵怪栖居地也千差万别,但主要分布于高山、深林、古堡和坟茔。矮人喜欢高山,因为那里他们可以自由地锻冶生产;精灵喜欢深林,因为那里他们可以汲取自然的养分;而吸血鬼更喜欢古堡,因为阴森和哥特更能突显他们那血红而又苍白的高贵;坟茔似乎是活死人的聚集地。西方灵怪文化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譬如美洲、西欧和北欧,以及中世纪和工业时代就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灵怪文化中也不乏一些经典的形象,德古拉伯爵、凯西猫、戈尔林、希尔芙都早已家喻户晓。
3、日本灵怪文化
日本灵怪文化其实更像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在日本的灵怪世界里,文化体现出了极强的、极广的交融性。本土文化、异邦文化、都市文化、乡土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百鬼夜行”更像是一场自发性的大游行,五湖四海的妖怪都会在这一天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最典型的文化交融现象当属日本的“七福神”。惠比寿、大黑天、毗沙门天、弁财天、寿老人、福禄寿、布袋这七位神祇就分别来自日本的神道教、中国的道教和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据有关统计,日本的本土灵怪只有约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源于中国、印度等国,日本的“九尾狐”传说就是“妲己”,“妲己”侥幸逃脱了姜子牙的追杀,历经辗转隐居到了东瀛之地。日本的灵怪还有一大典型特色就是“万物皆可为妖,无事不能成怪”,如油纸伞可化成“唐伞小僧”,“绢带”可化成“绢狸”,而脸盆可化为“角盥漱”,数不胜数,枚举不尽。
灵怪文化除了是宗教学、民俗学、神话学、神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戏的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制作人对灵怪文化的运用会对玩家的游戏体验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效果吗?不同种类的灵怪文化又会对游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英雄感
游戏给你一个机会去扮演童年梦寐以求的大英雄,你会拒绝吗?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尤其是男孩子,更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毕竟英雄是有着强大力量、强大正义感和强大气场的存在。那么既然有正义,就必定会有邪恶;有英雄,就必定会有反派。日本CAPCOM公司的著名游戏《鬼泣4》就为玩家创造了一个“英雄尽享用武之地”的灵怪世界。玩家通过操控有着恶魔之手力量的尼禄和流淌着恶魔猎人斯巴达之血的但丁与教皇统率的魔界大军作战,在“绯红女皇”(尼禄武器)的挥舞和“湛蓝玫瑰”(尼禄武器)的狙击下,一个个邪恶的敌人相继倒下,玩家除了能够体验动作游戏的打击带来的爽快操作感,而且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英雄成就感,这样身心就成功地实现了双重交互,动作游戏的游戏性就得到了极好的回馈。而黑暗的恶魔军团,便成为了这样的成功实现必不可少的元素和载体。特别是在游戏的最后,尼禄救出了相恋许久的被恶魔俘虏的爱人姬莉叶,两人夕阳下的深情一吻更是将英雄的成就感推向了巅峰,为游戏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2、视听性
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发展,游戏引擎功能的不断完善,CG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许多新的制作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游戏的视听性已经实现了一次次质的飞跃。许多大作如《超凡双生》、《最后生还者》都已经达到了电影级别的视听效果,玩家游玩游戏如同享受一场饕餮盛宴。视听性往往需要借由一定的游戏元素作为载体来体现出它的意义与价值,如游戏角色与形象。《求生之路》是由Turtle Rock公司研发,Valve公司发行的一款生存恐怖类游戏。故事的背景是在美国的佐治亚州经历一场变种狂犬病毒的灾难后,有四名具有免疫体质的幸存者留了下来。玩家需要操控这四名幸存者逃脱活死人军团的轮番攻击,并取得救援队的协助。在这款游戏中,研发团队设计了形形色色的活死人,像Tank、Boomer、Witch等,而这也正是这款游戏的最大成功之处,以差异化的特色形象凸显出了游戏的特色—生存恐怖。制作人以可怖的活死人形象,配以紧张的游戏节奏、诡异的背景音乐、惊悚的音效,创造了一个全力“求生”的末日世界,为玩家带来了一场充满挑战、刺激、尖叫的极致游戏体验。
3、神秘性
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阿凡达》吧,这部由《泰坦尼克号》天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操刀执导的史诗级科幻电影。据有关消息,《阿凡达2》今年年底就会在北美公映,阿迷们又可以大饱眼福啦!不过还有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妨趁机体验一下《阿凡达》的同名游戏。《阿凡达》的游戏并不是由电影改编,而是同步制作,甚至詹老还从游戏中得到了许多灵感反馈到电影里。该作是由Ubisoft Montreal研发,由Ubisoft Entertainment发行的一款融合了RPG、ACT、以及TPS等诸多游戏元素的精品游戏。其采用架空科幻背景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人类为了争夺资源而与纳美人进行DNA重组创造出“阿凡达”登陆潘多拉星球的故事。在《阿凡达》中,灵怪文化的运用可谓达到了极致。玩家在玩这款游戏时,更多的是被游戏的神秘感所吸引,探索广袤的潘多拉星球似乎成为了最乐此不疲的游戏享受。在游戏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奇怪生物,到处都涌动着魔法能量,夜光系统和缎带系统的普遍使用让游戏本身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神秘色彩和梦幻色彩。重铠马、精灵水母、蝰蛇狼、潘多拉猴,每一种神秘的生物都是游戏的一个吸引点,它们汇聚、交织,最终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吸引力,玩家仿佛变成了一个初来咋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探索中寻觅着未知。
4、回归性
在喧嚣而忙碌的生活中奔波了整整一天,晚上回到家,你可曾想过玩一款宁静温馨的游戏放松一下?《光之子》、《奥日和黑暗森林》都属于这类小清新向的游戏。《光之子》由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室研发,由《最终幻想》之父天野喜孝担任艺术设计,讲诉了奥地利公主欧若拉穿越雷姆利亚大陆,战胜黑暗、寻求光明、不断成长,最后和伙伴马戏团小丑露贝拉、矮人魔法师菲恩、老鼠战士罗伯特等人一起战胜黑暗皇后的故事。《光之子》是一个充满了魔法和理想的游戏世界,友情、亲情、坚持正义、追求光明奠定了游戏的情感主基调。游戏的灵怪世界更像是北欧的神话体系,小矮人、精灵,给人一种质朴而纯真的感觉,让玩家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心灵也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得到净化,得以返璞归真。媒体采访游戏的制作人时,制作人说他一直很喜欢吉卜力的动画电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做出那样风格的一部作品。就是这样单纯的思维原点,才延伸出了这样一部荡涤心灵的日式风格的角色扮演游戏,宛若点缀樱花瓣的清汤,一直滋润到广大玩家的心坎里。
5、功能化
灵怪文化除了可以作为游戏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之外,还可以被设计成游戏的系统,成为集收集、驯养、炼化为一体的特殊功能化模块。虽然不知从何考究灵怪系统是哪位设计师在哪款游戏中首次运用,不过这位系统GD确实是蛮有爱的。著名的游戏灵怪系统有大宇《仙剑奇侠传2》的“御灵系统”、“饲蛊系统”、大宇《轩辕剑4》的“天书系统”、《轩辕剑6》的“壶界系统”、暴雪WOW和史克威尔FF14等大型MMORPG网游的“坐骑系统”、以及任天堂《口袋妖怪》系列的几乎独占整个游戏的“宠物捕捉系统”。灵怪系统作为一款游戏的辅助系统(Pokemon除外),没有了它并不影响游戏的正常运作,但是却会少了那么几分趣味。而如果加入灵怪系统,游戏的丰满程度必定会大幅度提升,游戏性获得极大的增益。就像《轩辕剑6》,在“壶界”里玩家可以收伏路边的灵怪,并对其炼化从而获得强力的护驾,既可以体验养成的乐趣,又可以促进战斗元素的多元化。当今伴随着“萌萌哒”的盛行,游戏灵怪系统也在各类游戏中接踵而至,甚至有的页游、手游还打出了“萌宠来袭”的招牌广告来Hold住广大玩家的眼球。研发团队之间灵怪系统的比拼,实际上就是一场脑洞大开的头脑风暴比赛,观察力、转化力、想象力成为了一个灵怪系统设计师必备的素质。有的设计师甚至直接把自己家里养的宠物改变成了游戏里的灵怪,由上海烛龙科技研发的著名国产单机游戏《古剑奇谭》里的血契灵兽“波奇”的原型就是主策划师家里的一只波斯猫。总而言之,灵怪系统是一款很有竞争力的系统,既考验了设计师的创造力,又可以为玩家带来有爱的游戏体验,是一款游戏的闪光点。
无有阴阳瞳,无以视鬼神。灵怪文化包裹着神秘的外衣悄悄地潜入了我们的生活,静静地融入了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无论是茶余饭后的聊斋把话,影院荧屏下的悚然尖叫,昏灯残烛下的掩卷长思,还是虚拟世界的鬼咒神符,灵怪文化都找到了适得其所的归宿。也许有时候像唐代著名大诗人李贺那般寄情于鬼,托志于神,遨游四海,畅思遐想,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生活逸致。正如《梦天》所歌曰:“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