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APP内藏游戏牟利:央视点名批评,游戏业亦谴责!

GameLook 2018-10-22

10月20日中午央视新闻频道用时近10分钟聚焦教育APP软件领域的乱象。

央视报道称,去年11月,央视新闻频道曾就“中小学生学习类App”中出现涉黄内容乱象进行了曝光。近段时间以来,重庆、广东、北京等地的家长又反映,学习类App的乱象卷土重来,不少学校推荐使用的作业App成为了网络游戏的藏身之所。

节目中,深圳的赵先生向央视记者反映,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每天都在使用一款名为“一起小学学生”的手机App,因为老师要在上面布置家庭作业。可最近,他发现孩子在完成App中的作业后继续抱着手机不放,当他仔细查看后发现,这款App中出现了网络游戏的界面。


据了解,“一起小学学生”软件中学生通过做题可获得内藏的“成长世界”等多款游戏的虚拟道具奖励、建设自己的家园,在节目中某家长在孩子的缠闹下为这款教育软件内藏的游戏连续付费了1000余元。

同时这款教育APP的推广过程中,亦采取了深入校园推广的方式,老师若采用让学生使用则可获得“话费奖励”,同时作业可自动在线生成、免去了老师“出题之忧”,节目中教育专家对教师的“不作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学习App的运营者,除了利用教学的幌子推广游戏以外,还有更“滑头”的做法,就是将App里的游戏通道转移到了微信公众号中,把中小学生用户引导到App以外的地方,试图逃避监管。

这一系列有悖于教育行业监管规定、以及互联网游戏业监管法规的做法,被央视和专家强力批评。

在笔者看来,今日央视的点名批评把矛头转向了日益商业化的教育产业,比如节目中曝光的“一起小学学生”APP的开发商“一起教育科技”的总融资额高达38亿元,今年9月5日的单日下载量高达40多万次,堪称教育行业的爆款。

在看完这期报道后,令游戏业人士都颇感震惊的是,“一起小学学生”这款教育软件的产品的设计思路几乎就是参照了游戏产品模式,其用户激励机制本质上就是游戏系统,同时教育软件中出现包含付费点的“家园类游戏”,更是让游戏从业者感到惊讶。

诚然,随着全球市场游戏产品的日益大众化、流行化,“游戏化”的产品设计理念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用户、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产品效果的领先设计思路,海内外关于“游戏化”已有多本专著,同时当前应用“游戏化”的行业越来越多,比如人力资源、电商、乃至新闻产品等等都出现了应用的案例。但是在一款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软件中直接植入游戏产品、并以游戏为产品付费点,这多少有些偏离了“游戏化”善意应用的本意。

在笔者看来,本期央视新闻聚焦教育软件的乱象、可以说指出了目前高速发展的教育行业的根本性问题,一个过分商业化的教育行业、也许偏离了教育公益性的属性,尤其是在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教育资源各地不均衡的情况下,提高教育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工作。

对游戏业来说,相信很多游戏从业者都不会认同教育软件中加入游戏变现的做法,也不会接受“一起小学学生”开发商是一家合格的教育软件公司、更不会认同他是一家游戏公司。保有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心和良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身处教育行业的公司来说,这种觉悟理应更高。


同时当日央视节目中,也揭露了一款名为“互动作业”的APP将学生用户引导至其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中,而该公众号菜单中联运了数百款游戏,其中不少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尤其是个别游戏有涉黄嫌疑。特别需要批评的是,在引导玩家打开游戏的广告页中界面上写着“做完作业不玩会游戏?你想变成书呆子么?”

在笔者看来,目前微信生态中形成了轻度、社交、重度多个品类的数千款游戏在运营状态,一些游戏企业出于获得低成本流量的考虑,积极与希望获得收入变现的微信公众号合作联运业务,但对于联运方的流量来源、用户性质,游戏公司并未做深入的了解、甚至“明知故犯”的将一些不适合的未成年人用户导入到游戏之中。


因此出现今日央视曝光部分低龄用户公众号联运数百款游戏的情况,对游戏业来说是非常遗憾。目前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已成为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调整的重点,游戏企业有必要对自身业务做进一步的自查自纠,尤其对这类急于变现的违规教育类软件、公众号来说,游戏企业不应给其获得灰色收入的机会。

对于微信生态中出现的这些乱象,今日笔者也通过微信官方了解到,此前微信已对家长投诉、主管部门点名的教育类公号、小程序乱象做了相应的查处,相信后期微信平台将加大惩处力度,杜绝此类违规现象的蔓延和发生。

有些钱注定是不能赚的,这提醒了教育行业、游戏行业的从业者,保护好孩子才能真正发展自己。

来源:GameLook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n4ed-t4HGKruyn70Zxmf0Q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