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走红之后,独立游戏如何思考游戏和市场的关系

手游龙虎豹 2018-11-07
《中国式家长》或许是近期国人制作的游戏中最能够体现出游戏源于现实这个主题的一款,或者说它是近期国产游戏贯彻“游戏源于现实”最为成功的一款。


当然,这里说的现实不仅仅指它在游戏设计时,对现实生活的虚拟重构,也包括了从游戏“立项”之初开始,一直到上线以来,针对对游戏受众喜好、接触游戏方式等偏市场化的现实考量。

换句话,《中国式家长》的成功,是一个在市场和游戏制作方面都经过策划思考后的成功,其成功诚然有一定的意外,在接受采访时,制作人杨葛一郎也提到了“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这点。但在同一郎的沟通中,龙虎豹也逐渐了解到,在除却了意外结果之后,《中国式家长》的成功或许是有迹可循的。

将整个社会当作受众的题材

“在设计游戏之初,我们想做一款偏独立创新玩法的游戏,平常也会看到一些相关的帖子、相关的报道讨论这个题材,我们自身对吐槽家长、学校生活感同身受,感觉如果选用这个题材受众会很多。”一郎表示,这个题材的最终选用综合了两方面思考,一方面是基于生活的感触,而更多的则是从受众和市场的角度考虑。

其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评价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具有社会议题性的话题,人们总喜欢通过标签化用来描述一群人的行为、特征,“中国式”三个字就是在这种同世界其他国家对比时所产生的、对中国某种对应群体的概括。

“中国式”可能在某种语境下代表夸奖,比如中国式发展,不过在社会大众层面,它可能就更具一种调侃、反思、自省的意味,比如很早就有的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反思,两年前因为一篇文章兴起的对“中国男人”的讨伐,或如这里我们谈到的“中国式家长”。


当“中国式”已经变成一个社会议题之后,可以很容易发现,很多话题加上“中国式”限定之后,都会有别样的社会热度。而“中国式家长”作为一个整体,本身就具备非常高的话题度,比如前几年时常进入公众视野的“虎妈、虎爸”总会引发讨论热潮。

在“中国式家长”和“中国式”的双重保障下,这五个字的标题本身就具备爆炸性的效果,从第一印象上就为游戏提供了足够的噱头和可挖掘的用户基础。其结果是社会本身变成了一个大IP,社会中的群体变成了游戏天然的用户。

这个游戏成功的逻辑在于,从题材的选取上,它是基于一种长期有效但是在国内又非常具有爆点效应的题材来设计的。有时候我们会在社会讨论度上将其和抓热点的游戏进行比较,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基于暂时的热点(风口)来选取题材,而前者的题材选取是经过长时间社会验证过的,它做的是将这种被验证过的需求重新挖掘出来。

基于“共鸣”的游戏设计

“共鸣”是一郎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的词汇。“最开始游戏的定位就是搞笑加共鸣的养成类游戏”。因此“共鸣”二字也就成为了游戏设计的基础,贯穿游戏的始终。

比如上面的所说的“中国式家长”这五个字本身就具备非常好的共鸣效果,而在其之下,团队做了很多游戏内容来同触动玩家的共鸣体验。

在游戏中有一个小卖部的设定,这个小卖部从游戏设计的角度而言,是属于功能性设计,玩家可以消耗一定的资金来购的减少压力的道具,在游戏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或者解锁新的娱乐、学习内容,增加游戏的可玩性和满足收集要素。

不过同时,这个小卖部也具有引起共鸣的作用,其设定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小卖部,其中有很多道具可以选择购买,随着游戏的进度和玩家在小卖部中购买的商品的更换,从80后小时候的零食到如今小孩能够见到的VR眼镜等具有现代感的设备一应俱全,不管是处于哪一个年龄段的玩家,都可以在小卖部找到能够勾起自己回忆的东西。


有趣的是,在这种共鸣的需求下,游戏在设计时进行了一些不一样的改动。一郎向龙虎豹讲到,在今年6月1日,游戏做了一次首测,开放了到小学的游戏内容。当时有一些斗鱼主播尝试播这款游戏,团队注意到,在游戏进入到有选择项的时候,直播效果特别好,观众会在弹幕发送如“1”“2”“3”的数字让主播选择,极大的带动了直播的互动程度。于是在游戏后续的开发中,团队加入了很多可选择的玩法,除了过去影响游戏进程的选项之外,在游戏进入安排后的随机事件时,也会弹出选项,询问玩家是否有过相似经历。


此外,在直播效果的需求下,团队还为游戏加入了很多流行语的梗,来调动观众的在观看直播时的积极性和共鸣感。

“很多事情是为直播而生的,这就让游戏在后面的宣传上能够跟的上直播。”

而事实情况也是如此,《中国式家长》后来能够获得如此的热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直播和视频内容的产出。

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在游戏的一开始,玩家扮演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挖挖脑洞,提升基础属性,翻翻身、跟着音乐打打节拍,完成一些父母非常低的期待(任务)即可。但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父母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好学习、掌握新的能力、为家里争取面子、学会如何收红包,考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高中,满足父母的期待等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玩家就需要不断为自己扮演的孩子安排学习的任务,与此同时,孩子的压力也在一天天增长。而在学校里,孩子又要面对“社会化”的班干部选举、面对“早恋”问题……最终熬到高考,依靠一张成绩单决定了以后的一生,并成为第二代父母,继续“中国式家长”的循环。


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式孩子——中国式家长的这一循环只需要两代四个小时左右的游戏时间。但在这四个小时中,玩家在前半段体会到的是自己似曾相似的共鸣感,而后半段,当进入到父母的角色后,对于孩子的同情心结束,进而成为新一代的“中国式家长”。

这是游戏设计的初衷,也是游戏现实折射的社会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互相难以理解。正如人民日报的评价“少年不解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常将慈孝践于行,寸草不负春晖心。”

《中国式家长》之所以能够走红网络,甚至受到人民日报的好评,一定程度上也因为团队这种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游戏表达。

在游戏最后冲刺高考时期,玩家可以在商店里购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试题,或者是《黄冈密卷》,这些就是90后的高中时代。而在游戏中,这些试题会在最后带来非常高的属性加成,帮助玩家扮演的角色得到迅速成长。这其实包含的是努力就会有希望的主题。


另如游戏中,玩家解锁最后结局,成为牛顿再世、高斯再世后,后代的的零花钱反而低到只有30块。一郎称,这其实是反应了之前新闻中科研工作者薪资待遇低下,和娱乐明星天壤之别的社会状况。

这样的取材于现实,反射出的内容又高于现实的“彩蛋”在游戏中有很多,不过需要玩家在游戏的体验中自行挖掘。

结语

综合来看,《中国式家长》的成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游戏设计的时候,关于市场受众的思考(共鸣)贯穿在游戏的始终,这是游戏能够取得团队意料中热度的关键;第二是游戏在取材于现实的时候借由游戏这种表现方式使得现实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这是游戏取得团队意料之外话题度的原因之一。

在这次的热议中,《中国式家长》俨然变成了一个话题的载体,其表现出来的是游戏作为一种现代新媒介的社会价值。

来源:手游龙虎豹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BmRl714A9LOe07A2LIao0w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