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数字中国指数报告》发布,下一个数字经济增长点将由产业驱动

2019-05-21
5月21日,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昆明盛大开幕。会上,腾讯研究院联合腾讯云发布了《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报告凝练了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生活以及数字政务四大板块指数,全面刻画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和351个城市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动态呈现数字中国版图演进。


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进程从消费互联网为主导,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产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而数字中国指数增速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京津冀、长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增速领先。报告还显示,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用云量与GDP、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关联特征。


中国数字化进程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

在数字中国指数四大板块中,数字产业指数增速最快、聚集度高,其增幅大幅领先于其他板块。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中国数字化进程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不仅如此,即使数字产业目前发展集中在头部城市,后线城市与之差距较大。但我国非一、二线城市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产业基础,数字产业的纵深发展还有很多潜力有待挖掘。

其中,从细分产业来看,一些数字化进程较晚的领域,例如医疗、教育、交通等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我们现在熟知的,在线诊疗、智慧课堂、智慧交通,都代表着新技术在不断驱动着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也标志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部分已成为产业互联网指数增长的主要引擎,意味着我国数字化发展进入了动能转换的新阶段。

所以不难看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条件已日趋成熟,互联网正在从提供咨询、搜索、电商、购物、社交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务,逐步扩散到企业内部,改变传统产业的模式与效率。

数字中国指数集群效应明显

此外,该报告还揭示了各地数字化发展的不同态势。数据显示,数字中国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大型城市群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作用明显,京津冀、长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增速领先。


而背后的原因则在于核心城市拥有广大市场,同时掌握大量资源,可以起到带动作用。而周边城市也能有效的与中心城市形成协同和分工,形成集全发展的态势。

数字中国指数增长热力图

具体到指数的省份排名,广东以105.71指数远超其他省份,占据榜首位置。紧随其后的仍为江苏,北京则超越浙江上升到第3位,河南上升两位位居第6,首次跻身前10行列,上海超越湖南上升至总指数排名的第8位。

广东的榜首位置,不仅得益于省会位置和省级政务平台的使用普及带动,更是其在较好的传统产业基础上,通过深圳、广州领军城市的率先数字化发展,再引领辐射其他城市,从而取得了全省整体数字化经济的高速发展。

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

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之一,云计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推力。据测算,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元。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的基础能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过去云计算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用云量显著增长,增幅均超400%,而这也离不开明确的战略与良好的基础设施。据悉,2016年11月发布的《四川省加快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四川将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大数据基地。而腾讯西部云计算中心于2013年在重庆启动建设,是继天津、上海、深汕三地之后第四个自建大数据中心集群。

东中西部增速情况

此外,云南省用云量大规模增长与数字化经济高速发展的表现引人注目,其中,腾讯云助力云南省打造的“一部手机游云南”已经建设成一个包含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以及三类旅游应用端口的成熟体系,促进了云南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而“一部手机办事通”则推动政务服务在手机上即可办理。

据悉,腾讯研究院此次结合腾讯、美团点评、滴滴、京东、携程、快手、拼多多等合作伙伴的数据进行估算,全面勾勒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情况。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化进程继续平稳快速推进,同时也继续对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数字产业指数作为数字中国指数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体现了产业互联网领域蕴含的巨大潜力。

但指数分布的不均衡状态仍然存在。所以,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重点由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各地需要加大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入,着力培育数字化发展的新动能,以期在未来数字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数字产业

数字产业正在由沿海向内陆发展,医疗、教育等十大产业多数增幅超过一倍以上,用云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指标。

近年来,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正在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助力各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中国数字化进程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 并进入发展黄金期。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产业指数达到1538.64点,同比增长184.10%,在数字中国指数四大分指数中规模和增速最高。

数字产业指数汇聚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手Q支付、腾讯云、腾讯地图、企业微信以及京东、滴滴、美团点评、携程和拼多多数据,从消费端呈现数字化融合、渗透程度,展现了我国351个地市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图景。

数字产业从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中东部地区增幅较大

数字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地方经济现状和趋势密切相关,当前数字产业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中原和西部纵深发展的态势。广东数字化基础实力雄厚,继续高分领跑数字产业指数省级排名,与北京、江苏稳坐前三,而山东、河南和四川等省份的表现抢眼,正在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区域占比来看,华东地区数字产业指数占比最高,占比达32.67%,其次是华南和华北,占比最少的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均为5%左右。在增速方面,各地区表现相对均衡,华中和华东地区增长相对较快,分别为222.39%和205.74%。华北和华南地区的增幅相对落后。

在城市数字产业发展方面,北京、上海、深圳位于数字产业发展前三,排名前30的城市中排名变化较小,说明整体数字产业格局较为稳定。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的石家庄市和云南的昆明市排名进步显著,分别上升8位和6位。

尽管以往云南的信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地方政企均高度关注数字产业,省长亲自挂帅“数字云南”小组,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全国旅游大省,云南和腾讯联手打造的全域旅游项目——“一部手机游云南”,加速线上线下融合,重构云南旅游生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带头引领旅游业转型升级。

细分产业增速普遍较高,医疗行业增速领跑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正在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018年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增幅普遍相对较高,但发展较以往呈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大多细分产业指数有相似的地理分布,且中心辐射效应明显。

报告显示,2018全国细分产业指数规模较去年增幅为195.49%,各细分产业指数增长均值为153.20%,其中医疗行业增速领跑,达317.58%,餐饮、金融和教育增速也均超过200%。同时,因零售和文娱数字化水平已经进入常态化,成为仅有的两个增幅低于100%的产业。

具体到不同城市群增速来看,医疗、餐饮和教育几乎牢牢占据各大城市群的前三位置。除了成渝地区,医疗增幅均入各城市群的前三。其中,医疗增幅最高的地区在中原城市群,达462.59%,其次是关中平原和珠三角,显示医疗产业目前在中部和沿海地区增长最快。

金融产业的增速则集中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关平中原以及成渝地区,增速最快的是在成渝地区,增幅高达470.52%,说明金融产业已经从沿海地区高速辐射至中西部地区。

用云量同GDP呈现正相关性,成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指标

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之一,云计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我国用云量增长迅猛,全年用云量为464.78点,较去年的146.04点上升318.74点,增幅达218.25%。

分析显示,用云量的增量和各城市GDP的增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元。这意味着,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服务体验,能极大地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另一面来看,GDP高的地区有更多资金投入数字产业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且用云量与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生活以及数字政务四个板块分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用云量增幅大的地区指数排名提升明显。

目前,用云量整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后线城市正在快速追赶,其中五线城市增速迅猛,增幅最高。从区域分布来看,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过去云计算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用云量显著增长,增幅均超400%,其中,2018年西南地区的成都、昆明、重庆和贵阳等市分别实现了4.5倍、4.9倍、8.2倍和12倍的快增长。

互联网正在从提供资讯、搜索、电商、购物、社交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务,逐步扩散到企业内部,改变传统产业运行模式与效率。报告指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转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意义重大。在未来,技术的创新将影响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度,技术场景的延伸将决定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广度。腾讯研究院将继续深入产业互联网的研究,丰富其指标体系,联手产业互联网相关合作伙伴,共同讲好数字中国的故事,一起推动并见证数字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数字文化

数字文化市场下沉趋势凸现,富媒体形态的数字文化市场占据发展先机;数字文化消费活力有望成为当地文化经济发展“晴雨表”,以IP为核心向“文化+”延伸,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可以进一步释放数字文化的市场价值。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已拥有6.75亿网络新闻用户,6.12亿网络视频用户,5.76亿网络音乐用户,及4.32亿网络文学用户等,在整体网民中占比均过半。报告推出的“数字文化”指数,汇总了腾讯及阅文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快手以及猫眼电影数据,衡量全国351个地市的数字文化消费活力。

数字文化市场下沉和纵深发展,富媒体形态成为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和文化融合的加快,数字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主流形态,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表达方式。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数字文化消费活力走向全面释放,数字文化市场下沉趋势凸现,富媒体形态的数字文化市场占据发展先机。

广东的数字文化指数领跑全国,31个省份排位变化较小。从区域发展来看,数字文化指数的平均值体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态势,中部、西部与东部的绝对值相差较大。从整体增速来看,西部省份的数字文化指数增速明显高于东部省份,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已经开始从市场基础较好的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省份纵深发展。此外,数字五线城市增速也赶超三线和四线。

从数字文化细分市场占比来看,后线城市用户更加偏好文学、动漫、音乐、短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相比在数字一线-三线城市有更大的占比。尤其是电影O2O市场,数字五线城市增速位居各线城市首位。而在视频、新闻等市场中,数字一线、二线城市仍占据优势,后线城市用户习惯仍待培育。

在数字文化形态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升,媒介承载的内容形态从文字、图片向音频、视频等方式演进,当前呈现出富媒体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短视频和视频的发展尤为突出。实际上,相比图文类数字文化产品,短视频和视频为代表的富媒体类数字文化产品保持着较高增速,正在成为激活城市数字文化消费活力的重要抓手。

指数折射地方文化经济发展 以IP为核心向“文化+”延伸深度释放市场价值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市场基础密切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数字文化指数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以及文化消费规模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已经成为当地文化经济的“晴雨表”。因此,提高数字文化市场活力,会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地方文化经济的增长。

在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全面释放的同时,其市场价值仍有待一进步开发。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正版化等因素发展,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付费意识及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从使用到付费,内容付费正在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有望成为拉动文化消费的新引擎。

报告指出,未来进一步释放数字文化的市场价值,需要以IP为核心向“文化+”延伸,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加速科技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以腾讯与云南的合作为例,2019年腾讯“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将挖掘云南优质的文化资源,与全民K歌、腾讯视频、腾讯游戏、腾讯动漫等数字文化产品联动,推进“旅游+IP”的跨界合作。其中与全民K歌合作围绕“音乐+旅游”的主题,着力打造云南非遗音乐文创IP,助力塑造全新的云南音乐旅游生态。

在数字文化的发展中,后线城市的数字文化鸿沟问题值得关注。报告显示,2018年数字文化鸿沟相比2017年整体变化不大,但在数字四五线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创新的平台与媒介,可以让优质文化资源以多元和丰富的数字文化形态实现连接和传播,为偏远地区提供更加公平的创新条件。借助数字技术,通向“最后一公里”的普惠连接正在逐步实现,文化振兴有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数字生活

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云计算越来越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云计算的发展可以用标准化用云量来评估。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用云量增长迅猛,全年用云量为464.78点,较去年的146.04点上升318.74点,增幅达218.25%。目前,用云量整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后线城市正在快速追赶,其中五线城市增速迅猛,增幅最高。同时,用云量同GDP呈现正相关性,成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元。

政企协同,西部地区增长最为迅猛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2018年云计算在政府部门进一步普及。全国政务领域用云量同比增长404.7%,是用云量平均增速的1.86倍,加速了政府部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流通。

在政府数字战略的积极推进和云计算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西部地区的用云量迅猛增长,增幅均超400%。尤其是成都、昆明、重庆和贵阳分别实现了4.5倍、4.9倍、8.2倍和12倍的快增长。

从用云量的区域分布情况看,华北、华东地区规模集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云南省用云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与政府顶层设计密不可分。省政府成立“数字云南”小组,推动数字经济快速成长。 “一部手机游云南”已经建设成一个包含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以及三类旅游应用端口的成熟体系,促进了云南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一部手机办事通”则推动政务服务指尖办。“数字云南”建设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在一些通信基础、云计算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在政府和云计算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新疆、西藏、黑龙江、四川和吉林等省市的云计算产业迅猛发展,纷纷合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和孵化器等等,全面助力各省数字化升级。

用云量同GDP正相关性,成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指标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的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在产业互联网成为数字化主战场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报告显示, 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9.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02%,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升至33.22%,较2017年提升一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云计算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技术主力,与数字经济规模发展则呈现正相关。报告称,用云量的增量和各城市GDP的增量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会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服务体验,能极大地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从另一面来看,GDP高的地区有更多资金投入数字产业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根据测算,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元。同时,用云量增幅大的地区指数排名提升明显。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云计算产业将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的基础能力,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服务体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工业时代看“用电量”,数字经济更看重“用云量”。

据悉,“数字中国指数”,下设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生活以及数字政务四个板块分指数,紧密联系产业、消费和政务等数字化发展的三大领域。四大分指数加权得出数字中国总指数,分别从B端、C端和G端衡量数字化发展水平。腾讯研究院此次结合腾讯、美团点评、滴滴、京东、携程、快手、拼多多等合作伙伴的数据进行估算,全面刻画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51个城市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动态呈现数字中国版图演化。

数字政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用。报告显示:数字政务正在由沿海向西部、北部地区纵深发展,呈现出“入口上移、服务下沉”的发展态势,对营商环境、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云计算在政府间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加深,政务用云量大幅增长。

作为数字中国指数的四大板块之一,“数字政务指数”由微信城市服务和政务类微信公众号数据计算得出,得以衡量全国351个城市政务移动化发展水平以及线上政务服务活跃度。2018年中国数字政务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数字政务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活跃度都有明显增长。数字政务指数比2017年增长32%,数字政务服务向“多服务汇聚、全流程在线”方向不断深化。

数字政务由沿海向西部、北部地区纵深发展 服务入口呈现向省级上移态势

2018年省级数字政务指数排名,广东仍保持榜首位置,北京、山东和浙江排名其次。广东的“粤省事”的政务服务集成小程序于2018年5月上线,涵盖了社保、户政证件、交通出行、不动产登记查询、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数百项服务,目前已获得千万级的实名注册用户数,大约每12个广东人就有一个在使用“粤省事”。

从省级数字政务指数排名提升程度看,2018年提升幅度最大的三个省份是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表明数字政务正向西部、北部地区纵深发展,后进省份正在加大数字政务建设力度。

从城市层面看,广州赶超深圳跃居第一,郑州、济南、西安等中部省会城市也表现亮眼,其中河北邯郸指数增幅高达158.3%,全国第一;内蒙古的数个城市集体大幅提升;粤港澳城市群普遍增幅较高,在四大城市群中居首位。

此外,随着政务集约化建设持续深入,政府对外提供政务服务的入口呈现由市级向省级上移的态势,建设类“粤省事”的省级服务平台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2018年,安徽省、贵州省、福建省先后上线了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皖事通”、“贵人服务”和“闽政通”,为全省居民提供“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的服务。

数字政务与营商环境、地方经济强相关,“服务下沉”带动政务用云量大幅增长

数字政务指数代表了各地政务的数字化水平,政务的数字化程度越高、使用越活跃,往往表明政务服务越丰富和便利。通过对35个城市数据的分析,报告发现数字政务指数与营商环境和地方经济均呈现强相关关系。

经测算,数字政务指数与GDP呈现较强相关性,所以数字政务水平高的地区,GDP也通常会比较高。其原因一是发展数字政务会带动营商环境的改善,而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促进GDP增长;二是因为GDP高的地区更有资金投入数字政务的建设,推动数字政务指数提升。所以,后线城市GDP较低,传统产业活力往往较差,首先可以通过数字政务等方式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更有可能吸引到外部资源的投入,最终带动地方经济走出创新的发展路径。

报告指出,数字政务整体水平持续提升,用户使用数字化政务服务习惯已经形成。随着数字政务发展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进入服务价值深挖阶段,移动端的电子证照办理、公积金办理、税务办理、不动产登记等难点服务进一步丰富,医疗、出入境等堵点、痛点服务流程的持续优化也得以深入推进。

数字政务服务的“下沉”带动了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普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政府领域的用云量同比增长404.7%,是用云量平均增速的1.86倍,远高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增速,加速了政府部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流通。

数字政务的发展,不仅关系政府的施政效率和民众的生活便利,更与营商环境、经济增长紧密相关,是数字中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于落实数字政务建设,报告建议,省级政府要构建统一、标准的基础平台,打造省级综合入口;市级政府间要进行协同联动,要积极融入省级平台;各级平台应积极向高价值的深度服务迈进,不仅让民众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快速查询,更能便利办理、甚至能沟通和投诉,形成服务闭环。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