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现代战争”对“使命召唤”系列意味着什么

作者:牛旭 触乐 2019-06-18

每年5月份前后,动视都会为旗下老牌FPS大作“使命召唤”系列公布新作信息,正因为每年推出新作品,“使命召唤”系列和“FIFA”“NBA 2K”“刺客信条”等系列游戏一同被称为“年货”,或者是更有针对性的“年货召唤”。

“年货”不是什么光荣的称谓,可是,仅就敬业程度来说,年年推出续作相当良心,毕竟有太多经典IP的续作是玩家们求爷爷告奶奶都等不到的。而且就像其他被玩家冠以“年货”头衔的游戏一样,“使命召唤”系列有一批忠实的受众,每一部新作的销量也都不会太差。

即使每一部“使命召唤”新作都会在引擎和画面进行改进,玩法和枪械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它们也还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克隆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使命召唤”系列已经推出过的作品片段随机拼接成一张图片,就算是系列粉丝也很难一眼分辨出这些作品究竟对应了哪一代“年货”。

画质是另一回事,但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一个“平行宇宙”

不会太差,也没有多大惊喜和变革,即使“年货”中存在少数质量优秀的作品,看着“货架上”千篇一律的“外包装”,玩家的审美也会逐渐露出疲态。也许是察觉到再这样“交作业”下去就要被系列粉丝的口水淹没,动视终于开始做出改变,想用一连串惊喜,挽回玩家对这一系列日渐流失的信心。

今年5月,经过在有关报道里大玩“藏头诗”、官方推特集体改签名等近乎于明示的“暗示”,以及将推出免费游玩模式(Free to Play)等传言的预热,动视终于公布了“使命召唤”系列第16部“年货”《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的官方消息(游戏原名是“Call of Duty:Modern Warfare”,而“现代战争”系列初代名为“Call of Duty 4:Modern Warfare”,请注意这其中的细微差别)。

这部将于今年10月发售的新作里有不少新噱头。大幅改造后的新引擎能够呈现更细致的图像和更美的光影效果,同时,还能做到单独计算每一把枪械的穿透值,决定它们在穿透轻型掩体后能够在几何层面上飞行多远,而更复杂的录制方式则会让游戏中的枪械声音变得更加贴近真实。

当然,对于不少粉丝来说,这些新玩意儿在约翰·普莱斯(John Price)的回归面前都显得不那么重要。

这位“老不死的”承载了太多玩家的美好回忆

从系列第1部作品开始,被玩家们爱称为“钱队”的传奇角色约翰·普莱斯就作为重要NPC,伴随玩家出生入死。无论是壮怀激烈的二战战场,还是阴云密布的“三战”前线,只要看到那副带着英伦风味的大胡子,就会给玩家带来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和普莱斯的回归同样重要的,还有已经在“使命召唤”系列第8部作品《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里正式落下帷幕的“现代战争”主题。在这部作品的结局部分,普莱斯的战友大多阵亡,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也悬挂在天花板上停止了呼吸,伴随着雪茄喷吐的烟雾,名为“现代战争”的舞台本应正式谢幕才是,毕竟战争已经结束,重要角色所剩无几,故事已然没法继续下去。

其实普莱斯已经在2013年推出的《使命召唤Online》里“回归”过一次了

这根本难不倒动视。相信不少玩家都已经知道,《使命召唤:现代战争》将是针对“使命召唤”系列第4部作品《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故事线的一次“软重启”,套用超级英雄漫画的理解方式,所谓“软重启”相当于动视为了这部新作品创造了一个“平行宇宙”,一切故事都可以重新编排。

如果简单梳理一下“使命召唤”系列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回归“现代战争”对于“使命召唤”系列的意义非常重要,或者说这也是动视最保守的,搞不好还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二战的老本

“使命召唤”系列并非一个按数字区分的“连续剧”,在这块金字招牌下,分别衍生出了“二战主题”“现代战争”“黑色行动”和“高级战争”4个画风完全不同的系列,Infinity Ward、Sledgehammer Games、Treyarch这3家工作室轮流负责开发。

一直到Infinity Ward拿出《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之前,其实动视都在啃着“二战主题”的老本。

在“使命召唤”还未诞生前,二战题材FPS的王者只有“荣誉勋章”系列一家独大。1997年,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无意间看到儿子在N64平台上玩《007黄金眼》,并随之认同了这一类型游戏的表现力和代入感。在他的倡议下,梦工厂成立了专门的游戏部门,并由这位名导演担任设计师、EA负责发行,推出了一款二战题材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荣誉勋章》,这款现在看起来较为简陋的游戏在当时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也为此后一系列电影化FPS游戏奠定了基础。

为了将这个炙手可热的系列作品带到PC端,EA找到了2015工作室并合作推出了《荣誉勋章:联合袭击》。不过纠结于独立开发权的问题,2015工作室最终离开EA,主创带着手下成立了Infinity Ward,在此之后,他们和动视达成合作,开发了“使命召唤”系列的同名首作。

不同于当时许多FPS游戏的孤军奋战。2003年发布的《使命召唤》有着丰富的NPC互动环节,以及借鉴《兵临城下》等影视剧的电影式叙事手法,整个单人战役精彩而完整。两年后同样由Infinity Ward开发的《使命召唤2》拥有更加精良的画质和场面,但整体机制和玩法较前作相比都没有什么大突破,只是个保守的延续。

《使命召唤》中借鉴了美剧《兄弟连》的壕沟战斗片段

为了不在“二战主题”上推出太多雷同的游戏,Infinity Ward开始和动视讨价还价,希望突破自己,制作一些其他故事背景的FPS。这时动视的保守就显露无疑了,为了趁热打铁,保证系列游戏每年都有新作出炉,他们还舍不得放弃二战题材这块香饽饽,动视找到了开发商Treyarch,推出了《使命召唤2:红一纵队》和《使命召唤3》接连两部续作,这两部作品说不上有多精彩,甚至鲜有玩家记得它的存在。

“二战主题”奠定了“使命召唤”系列成功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视在新作品选材上的判断。玩家们视这一系列为经典,动视则视这一系列为收益保证,当2017年推出的《使命召唤:无限战争》的销量低于预期时,动视高层就打着“回归本源”的旗号推出了《使命召唤:二战》,试图调节玩家对于未来战争的厌烦。

《使命召唤:二战》让玩家有机会重回本世代画质下的奥马哈海滩等经典战役发生的地点,还大胆地把这一系列自第二部作品就一直沿用的“喘气回血大法”(静止不动即可恢复生命值)改成了需要拾取医疗包的设置,只可惜噱头做得再多,单人战役的表现平凡也还是没能让这颗“回魂丹”发挥它应有的效果——找回从“现代战争”之后开始逐渐丢失的好口碑。

《使命召唤:二战》中,Sledgehammer Games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控显然不如Infinity Ward那样细致,在奥马哈海滩,你甚至能捡到苏联生产的冲锋枪,现实里那几乎是中彩票的概率

■现代战争

2007年,《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发售。因为一开始背着动视开发,且资金和时间有限,Infinity Ward不得不移除了一部分剧情和游戏内容,但这并不影响它一跃成为整个系列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的单人剧情大量参考了真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和冲突,并在不失真实感的前提下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大场面、阴谋论和战争冲突。类似电影的讲述方法铺垫了足够丰富的剧情,这使得一路伴随玩家奋战的电脑角色也像是有血有肉一样。普莱斯上尉、“肥皂”等深入人心的角色,切尔诺贝利禁区、核爆现场、空中炮艇操作员视角等经典场景让玩家过目难忘,成为不可替代的经典(后来也给了动视推出“使命召唤4”重制版的理由)。

《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设定在切尔诺贝利的潜行关卡

不仅是优秀的剧情,《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的多人模式一样充满突破和变革,诸如“连杀奖励”、等级和成就系统,以及装备搭配系统等内容都在这一作加入多人对战模式,这些内容也是后续不少在线多人射击游戏的标配。

出色的多人模式让“使命召唤”系列开始有自己的电竞赛事,登陆全平台后还顺利地把不少家用机用户拉拢到系列粉丝的阵营里。可以说,《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的成功让整个“使命召唤”系列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让动视在此后可以接连推出10余部续作。

不仅如此,“现代战争”的成功还间接促使“老对头”EA把日渐冷清的“荣誉勋章”系列重新延续,引入了两部现代题材的新作。不过,因为质量并没能超越“现代战争”,“荣誉勋章”系列就此再无下文,这也算是Infinity Ward对EA一次成功的“报复”。

“现代战争”首作成功,不代表后续就会一帆风顺。动视对Infinity Ward密不做声的开发行为表示不满,并且通过拒绝发放奖金等方式对续作的开发过程屡次刁难。斗争的结果直接导致续作《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成为了“现代战争”三部曲中流程最短的一个,因为Infinity Ward实在是没有资金继续做下去了。到了2010年,动视开除了Infinity Ward的两位创始人Jason West和Vince Zampella,导致35名员工相继离职,工作室也只能重组。

“出走”之后的成员们成立了新工作室Respawn Entertainment,做出了非常精彩的“泰坦天降”系列

重组后的Infinity Ward像是失去了灵魂,于是只能和Sledgehammer Games以及Raven Software进行合作,在2011年推出《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三部曲的尾声算是将将及格,并没能从质量上超越前面两部作品,剧情内容甚至还不如Treyarch在前一年开发的“黑色行动”系列续作《使命召唤:黑色行动》(系列第一部是《使命召唤:战火世界》)。

哭还是要哭的,但与质量无关

同样是聚焦现代战场,Treyarch把《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塑造成一个以越战为主要舞台,涉及复仇、精神控制、CIA、古巴危机等充满重口味和阴谋论的“B级片”。要场面有火箭筒射导弹,要情感有精神分裂美国大兵和他的“俄国战友”,要阴谋论还有刺杀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仅从故事来看一点不输于《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

唯一的问题是,截止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整个系列都还在以人类认知范围内的事物和历史事件做舞台(虽然“三战”没有爆发,但也在想象范围内),也许动视把这一点保持下去,就不用再喊什么“回归本源”的口号来安抚玩家的心了。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里有更黑暗的风格,更刺激的体验

■向着未来“跑偏”

既然不能续写“现代战争”的故事(能讲得都讲完了),Infinity Ward便开始尝试“蹭”一下“现代战争”系列人气角色“幽灵”的热度。2013年,《使命召唤:幽灵》发售,不光名字里出现了“幽灵”,游戏中的主角团也是以一支名为“幽灵”的小队,他们全都戴着骷髅面具,像极了“现代战争”系列里的“幽灵”,不过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

作为系列第10部作品,《使命召唤:幽灵》把时间线设置到相对不那么遥远的2017年。讲述了一个由于经济危机,拉美国家率兵入侵美国的故事。这样离谱的设定当然不会引起太多玩家的共鸣,在平淡无奇的故事线衬托下,这次尝试算不上成功,除了游戏中能操纵狗之外,似乎也没什么亮点值得玩家记住。

“幽灵”作为DLC内容加进了《使命召唤:幽灵》

和Infinity Ward遇到的故事线完结、无法继续编排下去的问题一样,Treyarch手里的“黑色行动”也遇到了同样的创作瓶颈。反正核弹也爆炸过了,“三战”也发生过了,还有什么更能给玩家带来刺激感受呢?Treyarch“一拍脑门”,决定用未知的高科技解决这一难题。

2012年推出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同样由Treyarch开发,作为“黑色行动”分支的第二部,时间线一直延展到2025年。更细密的剧情和选择分支会造成不同结局的达成。从这一代开始,“使命召唤”系列开始逐渐往未来战争的路线前进。

平心而论,Treyarch塑造的“黑色行动”系列,除了首部以二战为蓝本多角度讲述战争以外,后面几部的剧情基本上都有联系和伏笔,整个体验下来还是能让人看出一个完成度很高的故事的,且《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的剧情比较丰富,算是有头有尾。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2》:从黑发到白发,梅森有个时间跨度很长的故事

到了2014年,现代和未来的平衡终于开始动摇,Sledgehammer Games用全新引擎把“使命召唤”系列第11部作品带入了画质的全新世代,也通过把时空背景设定在公元2054年,让《使命召唤:高级战争》成为了这一系列“跑偏”的第一部。

从这一代开始,“使命召唤”系列彻底脱离了21世纪背景的故事线。全息影像、机械外骨骼、智能手雷……以未来世界观为基础设计的战斗系统非常新颖,但受限于毫无新意的剧情本身,没有什么突破的游戏模式,《使命召唤:高级战争》更像一部合格的“年货”,离出色还差之甚远。

不过,“使命召唤”这块金字招牌的吸金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就算《幽灵》《黑色行动2》以及《高级战争》没像“现代战争”系列那样深入人心,它们的销量倒还不错。从这几部作品之后,玩家对于整个系列的印象开始逐渐变差。

《使命召唤:高级战争》:科技感约等于高级

2016年,系列第13作《使命召唤:无限战争》已经从地球战场直接跃升到了太空,一连多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未来题材终于点燃了玩家们的愤怒,正巧隔壁EA的“战地”系列迎来将主题转移到一战的勇敢变革,大量玩家开始觉得动视实在不争气,给这部《使命召唤:无限战争》的新预告片贡献了350万个“踩”。

面对玩家们的强烈抗议,动视出版的CEO Eric Hirshberg在同年的季度财政报告会上表示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他觉得游戏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引起强烈差评和大范围讨论实际上是好事,而且就算玩家不喜欢“上天”,不是还有《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的重制版可以玩吗?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2017年的《使命召唤:二战》开始“回归本源”,收效并不突出。2018年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顺应潮流,取消了整个系列最重要的单人战役内容,加入了无数由“大逃杀”游戏组成的“大逃杀”里,不出意料,像它的许多“先辈”那样,热度一过就迅速走向“鬼服”。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中其实也有细碎的剧情,但“吃鸡”是绝对的主题

比起剧情完成度和游戏质量,让玩家对“未来战争”产生疲倦的原因还有虚构世界观对于代入感的削弱。要知道,无论是“二战主题”还是“现代战争”都有着能让大部分玩家迅速熟悉的故事背景。这一方面来自于玩家群体对历史的铭记,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好莱坞大片们塑造的银幕形象,比如绝大部分玩家都知道美国海军陆战队是满世界打仗的“世界警察”,所以他们一出现,在这之后的各种冲突和牺牲,也都会显得非常合理,而不会和现实产生割裂感。

真实世界的设定让“现代战争”三部曲只需要有限的播片环节就能迅速帮助玩家了解“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这是设定在未来的“未来战争”系列,以及走向未来的“黑色行动”系列所无法比拟的,就算剧情写得足够谨慎和完整,玩家代入不进去的话,照样也还是会不满意。而假如加入更多播片,让“爽快射击”的段落更加延后,估计骂声还要更高。

■稳妥绝非上策

相信不少系列粉丝在看到《使命召唤:现代战争》首支预告片时,都会难掩内心的激动。预告片里出现的HK433突击步枪(2017年生产)和全景夜视镜(近些年频繁应用在步兵夜战)、一闪而过的“叙利亚公民防卫组织”(俗称“白头盔”)、神似影片《刺杀本拉登》的SAS夜战片段,以及英国警车上的“巴腾堡格纹”、法军制式步枪FAMAS F1……一切细节都在展现这一作的战场将覆盖多个截然不同的地区,而且事件发生的时间离我们现在并不远。这种贴近现实的剧情自然避免了像此前的“黑色行动”和“高级战争”那样,讲述太遥远的故事,让玩家产生距离感。

不到两分钟的预告片透露了太多信息,也成功勾起了玩家们的好奇心,普莱斯在结尾所说的“老伙计们”究竟会是谁,一闪而过的角色又有哪些会是这一部作品的主角,此前出现在“现代战争”系列的经典角色会一同回归吗?在激动之余,人们也会开始重拾对剧情的期待。

新版普莱斯的演员Barry Sloane曾经在预告片公布前频繁转发过有关于“使命召唤”新作的推特,也许只要关注哪些演员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就能猜到还有哪些角色会出现在这一代游戏中

值得一提的是,回归主题并非是这部作品能够带来的唯一惊喜。去年5月份,包括多人模式设计总监、美术设计、制作人等在内的8名曾在动视任职的开发者离开了Respawn工作室,回到老东家手下。鉴于“泰坦天降”系列有着不俗的质量,这些人的回归也许会给Infinity Ward再次注入一针强心剂,让新作的质量更加令人满意。

而期待之余,也不由得让人想到另一个重要的事实:“高级战争”挨骂、“二战”回归未能引起太大波澜,似乎只能重回“现代战争”以求找回口碑——“使命召唤”系列是不是真的没有新内容可讲了?

软重启“现代战争”能引起系列老粉丝的欢呼,是个讨巧的做法,也是最保守的做法。就像此前重返二战的“回归本源”一样,都是在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复制,那么这次软重启结束之后,下一代年货难道要继续软重启《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或是干脆把整个三部曲全都重做一遍么?

重归“经典”自然好,反复消费经典就很可怕了

就在前不久,有消息称“使命召唤”系列的下一代“年货”将会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5》,按3家工作室轮流开发的传统来说,这一作会由Treyarch主导开发,继续启用“黑色行动”系列的可能性非常大。在这则消息中还提到单人模式的剧情故事可能会设定在冷战时期,这也是“黑色行动”系列曾经出现过的故事背景,假如这一消息属实,那么系列第17部作品有很大可能会是软重启“黑色行动”系列。

反复重启原有故事线、添加新的人物和剧情,固然能带来“怀旧”,但放弃创新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等经典内容被软重启一遍之后,也许这块为动视带来无数收益的金字招牌就真的要被榨干所有价值,再次被骂声淹没。

■结语

当我们谈及一款经典IP时,会细数它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精彩瞬间和它的创新之处,并且下意识地用它来评价其他续作。而越是经典的作品,续作往往就越难以超越,最经典的“现代战争”三部曲结束后,无数“年货”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但玩家对它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想做出既叫好又卖座的作品并不容易。更何况,每年都推出新作,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都难免感到审美疲劳。

动视每年都会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家新作,多数结果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被“年货”们洗礼无数次的系列粉丝终于总结出了“最好的‘使命召唤’永远是下一部”这样带着一点无奈的心声。时隔多年之后重新回到现代战场,究竟意味着“使命召唤”重回辉煌,还是从此踏入“消费老系列,彻底失去口碑”的不归路?我们当然宁愿还是前者。

作者:牛旭
来源:触乐
原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6450.html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