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风靡的大富翁不仅没死,还成了直播的调味剂

作者:加盐 BB姬 2019-09-16

各位,玩过大富翁吗?

提起这个名字,很多玩家应该有点印象,感觉像在遥远的曾经。


不论80后还是90后,当你感受过当社畜租房的艰辛,就会愈发羡慕房东。

每月啥也不用干,隔着支付宝微信就把你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收入囊中,说不酸那是假的。

这让你回忆起玩大富翁的那段时光,自己能当上包租公、包租婆,承包着世界各地的地产,理直气壮的向别人收过路费,这快乐,简单,而纯粹。


作为最广为人知的桌游之一,大富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全世界玩家的喜爱,后来在国内还衍生出非常经典的电子游戏作品,给很多人带来了难忘的回忆。


它的规则简单易懂,玩法老少皆宜,充满随机的乐趣。更牛逼的是,你一旦深究,还可以发现其中暗含着对现实的探讨。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关于大富翁的一些事。

01 “垄断”

我们习惯的大富翁叫法,其实只是国内的一种翻译,它还可以被翻译成地产大亨,强手棋。

而追溯到最早的英文原版,它的名字则叫“Monopoly”——垄断,一个颇具经济学意味的单词。


别看大富翁如今给人的印象是有趣的游戏,但创造者设计它的初衷,是为了向大众普及大财主、财阀搞地产垄断的弊端。

少数人富起来,广大百姓肯定就苦逼了,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理。


秉承科普大众的原则,一位美国女性媒体人伊丽莎白·玛姬在二十世纪初创造了大富翁的原型桌游。并且为了对比垄断和反垄断的效果,她给游戏设置了两种规则。


一为“垄断”,这个规则和如今大富翁很像,买地产造房子收过路费,积攒财富,最终目的是把其他玩家都搞破产。

第二个叫“繁荣”,这个规则下,土地属于所有玩家,所以只要一个玩家通过土地赚到了钱,那所有玩家都可以得到红利。帮助资金最少的人赚到原先两倍的钱,所有人都获胜。


一种是独赢,一种则是共赢。

然而游戏就是游戏,一种规则就足够,搞两套规则并行的设定太复杂,所以这部作品被当时的桌游公司拒绝,没能获得大范围推广。

后来,一个名叫查尔斯·达洛的美国人,只留下垄断的规则,对原型游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加强了游戏的随机性。


没想到,桌游公司欣然接受了这个版本,将其命名为《垄断》。而这位查尔斯·达洛也因为授权和“大富翁创始人”的头衔,成为了真正的大富翁。

最早发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垄断》,恰逢全球经济大萧条,普通老百姓过得很难,这种环境成了《垄断》火起来的东风。


击败别人,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成为有钱人。这种YY般的游戏体验,让普通百姓得以精神上的慰藉,能迅速传播开就不奇怪了。

后来的七十年间,《垄断》和各种变体版本收获了上亿的销量,很多人由此赚得盆满钵满。

最为讽刺的是,作为真正创始人的伊丽莎白,却只获得了几百美金的创作费。

02 来到中国的地产大亨

在外国人眼中,它的名字一直叫“Monopoly(垄断)”。当传到国内之时,如何给它一个信达雅的名字,成了引进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直接叫垄断,肯定是不太行的。

刚开始,在香港推出的第一版中文名称被翻译成“财源广进”,emmm,很有港味的感觉,不过和游戏取名的方式不太沾边。

很喜庆是没错了,但不像游戏

第二版翻译被改进成了“地产大亨”,开始比较像游戏命名的样子了。

这过程中,游戏在玩法内容上也做了一些“本地化”的调整,比如把原版中的美国地名,到香港变成九龙、新界等地段名,这样玩起来会更有代入感。(网友指正,下图是大富翁的卡牌游戏版本)


但说实话,这些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故事了,离我们有些远,国内玩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大富翁”时代。

对刚成立的台湾游戏公司大宇资讯来说,他们就抓住了地产大亨电子游戏化的先机。


1989年,那是大宇成立的第二年,发行了一款游戏之后,他们开始尝试自己制作,而做一个基于现实桌游的电子游戏肯定最快。

借鉴《地产大亨》的核心规则,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再额外加上股票、期货的投资系统。于是,《大富翁(richman)》诞生了。


03《大富翁》系列

《大富翁1》的游戏画面是黑白的,游戏地图以台北市为背景,玩家可以扮演几名卡通角色中的一个,在地图上购买房产,收获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大富翁1》的制作人,正是仙剑之父姚壮宪。在做出仙剑之前,《大富翁》是姚仙加入大宇后制作的第一部作品。


游戏发售后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之后1993年的二代便继续由姚仙负责制作,游戏地图依旧是台北,直到三代初次加入大陆的地图。从这里开始,国内玩家终于有了归属感和代入感。


系列至今出了八代,每个许多大富翁爱好者心中,总有一两部自己喜欢的作品。但真要说最经典的,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大富翁4》。

核心机制不变的基础上,四代发扬光大了神明附身(buff/Debuff)、功能型NPC、道具、卡片、彩票等系统,还加入了角色语音,画面进化到伪3D,多人模式,总之是较为全面的革新。


这些变化放在九几年,就是让人惊艳的存在,也使得四代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经典。

据姚仙透露,光在台湾的销量,《大富翁4》就超过了18万,成绩堪称优秀。而据他们的内部统计,在大陆的盗版销量保守甚至有几百万。


即便按如今的销量标准来看,这个数据依然堪称恐怖,可见传播度之广。

不过,经典通常意味着系统已经足够完善,大宇在这之后开始寻求创新的可能。

比如五代从回合制变成了即时制;加入全新的胜利机制;可以进行局域网联机;拥有地图编辑器让玩家自己制作地图。六代的全3D画面,以及回合制即时制并存;七代的小游戏,都给系列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2006年的单机作品《大富翁8》,游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加入剧情模式,用最丰富的内容量宣布了系列的终结。


那么,这个系列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想除回忆之外,它超脱原版桌游的一些玩法限制,同时运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机制,赋予了《垄断》更多的新鲜感和策略性,让更多人以新奇的方式,接触到了经典的桌游玩法。


而这边单机系列刚刚收尾,另一边大宇则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活力来延续这个IP的生命,他们很快推出了一款大富翁题材的网游——《大富翁online》。

2008年,游戏在国服上线,代理商是发行过《劲舞团》的久游,久游给公测取了个名,叫“想当年”。不难猜,他们主打情怀向。


然而不知是大富翁对网游需要收费的设定水土不服,还是当年像DNF这样横空出世的大作太多,仅过去三年,大富翁online就停服了。


曾经万人迷的大富翁,如今却展现出疲态,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时代变了。


04 大富翁的现在

姚仙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今的生活节奏快,对于大富翁这样的休闲游戏来说,单局动辄一两个小时,现在的玩家不习惯”


不仅如此,当时盗版的猖獗导致单机游戏在国内市场盈利很难。

“国内用户在网游的教育下,默认了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没有3A画面,爽快打击感的休闲游戏,却得先付费后体验,很多吃瓜群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理解。


而真的去玩《大富翁》网游的玩家抱有一定情怀,反而对道具收费的机制不习惯,这就产生了双向的矛盾:有情怀的玩不下去,没情怀的会找更爽的作品玩。

毕竟那个年代,好玩的作品并不少。


就像时隔系列终结10年的2016年,网易和大宇合作推出一款叫《大富翁9》的手游,运营不到两年就遭停服。


可见就算挂上正统数字9,还是免不了老玩家和新玩家的吐槽,评价在TapTap只能收获不尴不尬的5分。


不少人指责这种消费情怀的行为。手游嘛,氪金肯定跑不掉,大富翁里那么多有趣的机制,到手游反而都沦为同质化的路人相,最终凉的比网游还快。

而原版桌游的版权经过几十年的辗转,来到美国著名玩具公司孩之宝手中,衍生出了很多的变种,比如复仇者联盟题材的,马里奥赛车题材等等。


现在依旧有人玩这一类桌游,圈子里甚至还会搞线下比赛。只是线下玩耍的限制不少,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获得最佳体验。所以从便利的角度看,电子游戏还是更胜一筹。

总的来说,不论是大富翁桌游还是同题材的电子游戏,如今都已不再主流。


之前我听闻大富翁系列将要重启,在今年推出单机第十代的时候,心情还有点激动。

转念一想,我又开始担心,这个系列会在当下遭遇怎样的冲击。


那么多的游戏类型、作品可供选择,即便大富翁类游戏还是很有趣,但其存在的意义,可能只剩下大作之间的调剂。

当然,能有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呢?

05 结语

经常看OB那帮人直播的同学应该有印象,他们除了打Dota2和下棋,不时还“不务正业”一下,开黑玩一款叫《Rento Fortune》的大富翁游戏。

这时候的弹幕通常会变密集,带节奏的、指点江山的、祝宝哥生日快乐的,应有尽有。


为了把别人搞破产,自己成为胜者,OB诸位从每一局大富翁的开始,就不自觉的陷入了勾心斗角的状态。

难免较个真,把自己最真实的那面展现出来,“表面兄弟”的场景便把节目效果拉满了。


毕竟他们是职业选手出身,论好胜心,肯定谁都不服谁。性格使然,有贴吧网友还总结出了几兄弟玩大富翁时不同的特点。


大家纷纷调侃,“透过这游戏,看穿了人心。”

不过你要是打算获得相同的快乐,去Steam见识下这游戏究竟多有意思,你可能要失望。

它的bug多到影响游玩,机制不够人性化,平心而论算不上优秀的作品。


能让OB这帮人玩出花来,背后的核心玩法功不可没,说到底它就是个稍显拙劣的大富翁模仿者。

它只是借助OB诸位的手,在直播里再一次展现了大富翁百年传承的核心理念罢了。

“玩大富翁也就图一乐,真要有趣还是得看别人玩嘛。”(手动狗头)


作者:加盐
来源:BB姬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lmFmcBo0rod2lExBtSTkmA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