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宝,妈妈爱你!饭圈文化在游戏行业中的二律背反

养成茶馆 2020-01-17
过去,笔者在和一些游戏制作团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凡是社区生态较为完善,同人文化生长较强的游戏制作团队市场都会被一个问题所烦恼。

饭圈,偶像经济催生出的概念,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大多只存在于娱乐圈。只不过,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饭圈“入侵”成了常态。

某明星微博

某电竞选手微博

电竞与游戏是近年来饭圈“入侵”的主要聚集地。区别是 前者“纯度”更浓,大多集中在对偶像个人的崇拜之上;而对于后者来说,饭圈更多时候是游戏玩家社区生态的一种风向,有人捧之,也有人抵触。

通常情况下,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但根据笔者的观察,游戏圈的饭圈文化可能正在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谈虎色变

游戏公司烦恼饭圈文化的理由无非两种,第一摸不着,第二不可控。

游戏圈的饭圈文化通常是随着玩家社群讨论风向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伴随着游戏同人文化的生长,这给了饭圈文化隐藏在玩家社群生态很好的契机。

因为摸不着,官方无法像处理常见的运营事故去处理该问题,但官方却又无法否认饭圈文化是在游戏生态是真实而存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无法准确定位饭圈文化的矛盾中心,自然也就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并任由这样的风气存在增长。

这也使得饭圈文化会带给游戏团队另一份更大的烦恼,不可控。

想要控制饭圈文化,就得从玩家本身上下手。但正如前文所讲,无法定位饭圈文化的矛盾中心,从玩家身上下手自然也就成了空谈。而且,玩家群体的变化与分化与游戏方的运营策略是强势绑定的,如果为了抹杀饭圈文化的存在就意味着从运营角度否定自身的失败。

对于生命周期短短、长线运营能力普遍羸弱的手机游戏来说,自断一臂用运营手段去控制饭圈显然是不划算的买卖,赔了夫人又折兵。

摸不着、不可控,这让饭圈文化能够在游戏玩家社群生态中肆无忌惮的成长。无奈,也几乎就成了游戏制作团队在面对饭圈时的统一表情,而同时他们也必须做出决策,究竟怎么办?

利用取舍

利用是很多时候游戏厂商在面对游戏内的饭圈文化时所采取的手段。既然无法消灭,那利用一手总归是没错的。而在以往的一些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到饭圈对游戏的一些正面影响。

近几年大热的几款女性向游戏都几乎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因为游戏本身的玩法设置,粉丝聚焦到某个虚拟角色上且为之痴狂的现象难以动摇。

对于正面的,好的,对游戏宣传有着正面价值的,官方并不会做出过多的干涉。比如粉丝们要为某位虚拟角色包下一块显眼的广告牌表达爱意与支持,粉丝们在线下为虚拟角色举办生日会,这些都是官方默认且允许的。

这些事件与话题,通常会在以微博和核心的社交渠道扩散,并慢慢在更垂直核心的玩家聚集地比如贴吧、论坛、Q群等地强势发酵。微博作为社交渠道特殊属性,类似的事件一旦发生那么游戏将会在“破圈”与“圈地自萌”的中间反复横跳,既实现了游戏自身的口碑提升,同时也吸引了泛娱乐圈层的关注。

这,对游戏厂商来说是无需浪费一兵一卒就能做成的实惠买卖。

有利用就有取舍。因为饭圈文化的特殊属性,饭圈文化自身很容易遭受到不同声音的文诛笔伐,一旦事情大条,那么官方就需要拿出一些解决方案去平息这场骚动。

游戏圈的饭圈文化与明星娱乐圈层从底层逻辑上终究是一样的,都是自下而上的存在形态。不同的是,除了极少数因为游戏的本身设计把玩家割裂成不同圈子的情况,大部分时候游戏圈的饭圈文化并不成“圈” ,更多的时候是由各个理由不同、目的不同甚至都不一定是个正常游戏玩家的人所突然引爆的。

“为什么这个有这么多皮肤,而XX角色没有?”“为什么这个角色有专属CG,而XX角色就只有立绘PV”“这角色是官方亲女儿吧,每次宣传都有她!”“亲女儿/儿子的待遇就是不一样”,类似的“声讨”还有很多我们也就不一一列举。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厨角色本身不厨游戏的玩家现象并不稀奇,而在官方眼中,这部分玩家他们无法轻易放弃。里面可能有游戏最核心的用户,甚至有很多中R、大R玩家,这些都是官方无法忽视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似很小的一个节奏点随着矛盾的激发,碰瓷、撕逼、争论的人变得多了起来。到了后期,事件本身早已变质,很多玩家自己或许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争个什么东西。

有的时候,话题本身的倾向是为了游戏官方而站台,也就是被妖魔化的“护犊子”,这个时候官方该不该理?该不该支持?如果支持,那可能带起更大的节奏,官方就容易被“扣帽子”;如果不支持选择沉默或者说撞死,这场闹剧后最终会有多少恶果由官方吞下,谁又能为这个结果买单负责?

这些节奏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散去,而官方在这个阶段能够采取的有效做法可能也就只剩下旁观了。有点“情绪”的官方可能会发布一些声明或者直接用游戏内容的更新来回应这场节奏,但有且愿意这样做的厂商并不多。

这样,问题又回到了最终,面对摸不着、不可控的饭圈话题点,厂商们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饭圈之围

2019年国内游戏市场上有多款精品二次元游戏面世。笔者注意到,有两款在开服初期遭遇过大节奏点的游戏其目前玩家风向已经有了与当初截然不同的样子。


《双生视界》是一个不幸的幸运儿,不幸的地方在于《双生视界》开服的第一个节奏点不是由炸服、强度、卡池、氪金这些常见的炎上要素导致的,《双生视界》的第一个节奏点来自游戏的剧情。


因为官方在文案与叙事上的不恰当,为游戏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节奏,最后由官方制作人亲自出面辟谣,认清了自己的错误并坚决否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节奏后,这场风波才慢慢平息。

转折。

《双生视界》国服开服不过短短2个多月时间,除了第一个大的节奏点,《双生视界》再没有遭遇过类似的玩家炎上,但运营很给玩家“面子”。

如果你观察官方在微博、B站、TapTap上的发言不难发现,《双生视界》的运营小问题不断。

除了类似网络波动、奖励兑换出错的常见问题,《双生视界》甚至会主动承担一些错误。比如,某次更新需要玩家更新一个较大的文件包,如果换成其他的游戏很多时候就直接一笔带过也不会有人在意,但《双生视界》不一样,她要发个声明,还要致歉,还要给玩家补偿,一副“老实人”心态让人哭笑不得。


加上前面提到的《双生视界》小的运营失误较多,所以官方就很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玩家们的“ATM”机器。送体力、送金币、送卡卷,人生处处是惊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服大节奏带来的阴霾加速淡出了玩家眼球、《双生视界》的粉丝拥趸开始发生变化。面对“老实人”接地气的官方,一部分没有恶意的玩家开始用饭圈的称呼方式来表达对官方的痛爱。

“双宝,别送了”“双宝,妈妈爱你”“双宝,快来妈妈怀里”“双双,答应妈妈别再出错了好嘛?”……现在,你几乎能在每条官方发布的博文中找到类似的热评以及各种相关的表情包。

玩家:真就硬送?

双生专属表情包

我们很难判断这些文案其作者本身的心态,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跟风还是如何,这种有点怪怪的“溺爱”带来的都是一些和谐元素,没有恶意,也没有目的。


至于是男妈妈还是女妈妈?谁知道呢,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双生视界》的男性玩家要多于女性用户。所以当你看见一条弹幕或者留言把游戏成为X宝,又自称妈妈的时候,不需要太多去纠结这个人的性别问题。

溺爱一角

毕竟,爱是正义的。无论是在有弹幕的地方还是有评论区的地方,看到这些总比看到一帮人在掐架、骂街、撕逼要舒服得多。

相比开服有惊无恐的《双生视界》,《战双帕弥什》的开局就比较惨了,节奏一波跟着一波,给游戏本身造成的运营影响或许至今也还没能完全缓和过来。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官方运营回到正轨,《战双帕弥什》的部分玩家也开始“香“了起来。近段时间,无论是在B博还是微博你都能看到《战双帕弥什》玩家群体心态的转变。

截止至发稿前,《战双帕弥什》B站官方最新的动态是新春活动的第三弹预告,而当我们点进评论区时,首页热度最高的文案内容为“竟然要准备第四弹的战宝发来了第三单的消息 妈妈爱了“。

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打开这条评论的评论详情,很多玩家为将《战双帕弥什》称为“战宝“还是”双宝“议论了起来,画面有一种说不上的诡异感,而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


微笑面对生活

仅从底层逻辑上看,发生在《双生视界》与《战双帕弥什》的有趣现象和饭圈本身没有任何关联。从行为上讲,前文中提到的这些场景都可以用玩梗作为概括,而这正是该现象最为奇妙的地方。

当游戏玩家们开始学用饭圈的聊天套路、手法去和官方沟通时,官方会作何回应?《双生视界》显然早已习惯了这个叫法,并且积极的与玩家互动,而《战双帕弥什》则在12月31日的B博动态中,很自然的称自己为“双宝“。


在B站UP主“国产二次元流水观察“发布的12月国产二次元游戏的流水视频中,视频播放至《战双帕弥什》亮相时,同屏弹幕至少有十条是与”战宝、“双宝”有关的。


而在另一部关于嘲讽某国产游戏的视频中,《双生视界》的LOGO曾短暂的出现,时间仅有数秒,也就是这几秒钟的时间,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里面有多少条弹幕在因为《双生视界》的突然出现而兴奋。


不难看出,对这种以玩梗为主、评价为辅的游戏逆向饭圈文化,整体上对游戏运营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此饭圈也早非彼饭圈,无论是游戏厂商还是玩家本身都有着一个较高的接受度。

当然,玩梗本身需要注重一个度,任何梗玩多了,反感、不满、批判的声音就会变得多起来,最终对玩家社区环境造成破坏。

《双生视界》与《战双帕弥什》如今的逆饭圈现象需要各种条件凑在一起并因为某个契机才得以实现,理论上并不值得各家厂商跟进模仿,但对于已经不可逆的情况,用微笑去面对或许也是不错的做法。

来源:养成茶馆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yVViTvyHMw7AsX9K8-M3Tw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