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在车内打游戏吗?

作者:Becky Wei IGN中国 2021-04-22
最近,上海国际车展举办了。今年的主题,就叫:遇见科技,共创未来。如今,光展示车已经不够了,汽车厂商如果不能拿出点酷炫高科技的东西,已经很难吸引用户的目光。为了体现自家汽车的智能系统有多么强大,有很多厂商选择了往车里安装游戏。

这个情况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游戏,人类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自这一概念诞生起,我们就一直想方设法地让它出现在一切可能出现的地方:古早年代下棋、打牌、玩桌游,有了电子设备就出现了主机、PC、手机游戏,随着科技不断发达,我们开始谈 VR/AR、5G、云,然而「怎么把这些新技术用到游戏上」还是热门议题。

因此,我甚至相信,当汽车里出现液晶屏幕的第一天,就已经有人开始思考「这玩意儿能不能打游戏」了。

本次车展上因「刹车失灵」事件登上热搜的特斯拉,就是最为推崇在车里打游戏的汽车厂商之一。很早以前,他们就发布了自己的车内游戏系统 Arcade,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甚至在推特上亲自宣称,其性能之强大,可以跑得动《赛博朋克 2077》《巫师》这样量级的 3A 大作。

人们看上去对此十分兴奋,期待值极高,甚至开始打趣说「不买 PS5 了,买台特斯拉玩 2077」,一些外媒报道此事时,甚至评价说「汽车将成为下一个游戏主机平台」,马斯克还在自己的 Twitter 上发起了投票,问:你愿意在你的特斯拉上玩《巫师》吗?85.4% 的人投票说「愿意」。

汽车可以打游戏,而且还是 3A 大作,这听起来实在很酷。人们立刻开始畅想起这些场景:长途旅行时,让特斯拉自动驾驶,司机打游戏;司机在开车,副驾驶或者后排乘客打游戏;在停车场休息时可以打游戏;去郊外野餐时,我跟朋友们一起用我的车打游戏……还有人说要用方向盘当手柄,玩赛车游戏 —— 哦,其实已经有这样的游戏了,比如下面这款名为《Beach Buggy Racing 2》的赛车游戏。

除了特斯拉之外,很多其他汽车厂商都有涉足「车内游戏」(In-car gaming)。传统大厂奔驰还公布过一个赛车游戏《SuperTuxKart》,不仅可以用方向盘操控,还会动用车上的空调或灯光去营造游戏的环境氛围,比如游戏里的车速越快,空调吹的风就越大,开进水里,车内灯光就变成蓝色……

等等,等等!先冷静一点!

车内游戏乍听十分酷炫,但只要稍微仔细一想,就立刻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问题。网上也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这不是增加车祸事故率吗?电池能扛得住吗?这中控屏这么小,玩大作体验真的会好吗?……其中,我认为最直戳痛点的提问还是:车的主要功能不是一个载具吗?我们真的需要用车来打游戏吗?

嗯,这是个好问题。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

你所说的场景,可能都是你自己想象的

曾经,一位汽车行业的朋友对我说:「现在『车联网』的概念比较火,人们就开始为汽车用户创造一些压根不存在的需求,看上去有道理,其实压根没人会这么干。」

他给我举的例子是外卖软件,有人把它移植到了车机系统上,并贴心地说,是为了让开着车、腾不出手来的司机,可以更方便地点外卖。可是一旦细想就会发现:「谁会边开车边点外卖,停车之后再用手机来点,不是更方便吗?」

这也是游戏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什么不用手机?为什么我要舍易求难地把一个手机能解决的需求,迁移到车上。

目前,大部分车内游戏还处在原始的「拿来主义」阶段,都是其他平台产品的移植,以休闲类游戏为主,比如《2048》《数独》之类的 —— 这些游戏在手机上就能玩,体验还更好,很难找到用车来玩的理由。

某品牌电动车的中控屏可以玩《和平精英》,操作方式也是触屏的虚拟摇杆,感觉极大地增加了「吃鸡」难度。

如果说是特斯拉那种,车机性能比较好,号称可以玩 3A 大作的,同样,人们需要一个「为什么不在家里用主机玩,要跑到车上用屏幕玩」的强力理由。撇开电池容量问题不说,一些人所设想的长途旅行、停车场里长时间滞留、郊游野餐……这都不是常态,或许一年下来都没几次。

更何况,就算遇到上述场景,很多人也不会选择在这些时间里打游戏,或许会睡觉、发呆、看手机什么的 —— 汽车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兴趣:本身就不是游戏玩家的人,并不会因为这部车能玩 3A 大作,就突然去玩起来。

而自动驾驶 + 玩游戏,目前这件事还属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范畴,这项技术远没有到允许司机不必监督它、可以放心去打游戏的程度,暂时还不现实。

还有那个看起来很有沉浸感的「用方向盘玩赛车游戏」。老实说,那个广告我看得就很尴尬,在停车场,一辆静止的车两个前轮不停地原地摩擦,哦,原来是司机盯着中控屏幕在玩竞速游戏……也许出于尝鲜的目的会有人这么干,但我很难想象这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顺带一提,我跟朋友在特斯拉上还真试了一下这个游戏,一局下来中控屏严重发热,按「退出」键时都感觉有些烫手。

汽车行业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数据,目前,在车机系统的各种功能里,游戏的日活跃用户比例不足1%,也就是一天当中 1000 个人里只有不到 10 人会点开车内游戏,在所有娱乐类功能,如音乐、视频、K 歌等等当中,游戏的使用率应该是倒数第一。

什么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用车玩游戏?

说到这里,也不要立刻 100% 否认车内游戏的可能性。

我探访了身边一批相关人士,车主、车联网从业者、汽车行业人士、游戏玩家……又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在某些场景里,车内游戏或许还真有一定存在的必要。

首先,一个前提是,「车内娱乐」是一个被验证绝对存在的需求。经历过长途旅行的人都知道,在车里的时间是很无聊的,乘客是完全空闲状态,司机虽然需要专注于驾驶,但在单调枯燥的路段上也是可以听点东西、说说话的。如今,很多厂商将音乐、视频、K 歌的 APP 移植到车上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尤其是 K 歌,这是一个让人颇为惊讶的发现,原来汽车的音响和封闭空间,用来 K 歌十分带感。

既然人们需要车内娱乐,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游戏呢?

目前看起来最合理也确实存在的场景是:孩子需要玩。

孩子跟大人不同,他们没有自己的手机,又往往精力过剩,在车里的他们会比大人更为百无聊赖,需要有东西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孩子们对游戏品质的要求通常都很低,有得玩就行 —— 因此,很多父母会非常乐意车里的屏幕能让他们的孩子打打游戏,或者看看视频,「消停一会儿」。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除了中控屏,汽车还可以有后排座位的屏幕,这块屏幕就跟飞机上安装在你座位前的那块屏幕一样,是完全为了乘客的娱乐需求而存在的 —— 虽然,除了我本人出于好奇,用它玩过《愤怒的小鸟》之外,还没见过第二个乘客用它打游戏,但假设它性能极强,或者有云游戏技术,能让我玩个《超级马力欧:奥德赛》什么的,倒也挺好。


「我还是觉得车内游戏是有需求的,现在不太靠谱,是受限于多方面的因素。整个的汽车智能化程度,都还没有发达到让人们将车当成一个跟房间并列的独立空间,人们呆在车里,目的还是以出行为主。假设有一天,汽车真的成为了一个智能空间,你不需要操心驾驶了,它会自动去目的地,你可以在里面进行各种娱乐,那游戏肯定会占一席之地的。」一位车联网行业产品经理分享了他的观点,我颇为认同。

如今汽车厂商们宣传的那些车内游戏,在中控屏玩的也好,用方向盘玩的也好,或多或少都有些粗暴勉强,不排除有的厂商是为了「品牌炒作」目的去推行这个概念。但是,随着科技不断进化,车内游戏或许会以一种更为前沿的、我们目前还想不到的形式合理地存在。

只是,这种未来目测还非常遥远。而且,我想,无论这个未来是什么样,它一定不会是手机游戏粗暴移植那样,应该也不是在中控屏接个手柄玩《赛博朋克 2077》那样。

对未来的设想

在跟大家聊车内游戏话题时,我们还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原生车内游戏」。

在游戏行业,这几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思考逻辑:当某个新平台出现,比如 VR、云游戏,就会有人提出原生游戏的概念,并认为一个爆款原生游戏是这个平台做起来的关键。

一个原生车内游戏会是什么样?当时大家对这事儿还进行了一些「脑暴」。大家先分析了一下汽车这个场景有什么特点,比如:更好的音响,有方向盘,会移动改变位置……等等,然后基于此,有人说可能会结合 LBS(基于位置服务)和 AR,弄一个「真实道路吃豆人」,或者「开车抓宝可梦」什么的,想了很多挺奇怪的点子 —— 最后一问「你会玩吗?」,大家都笑说:「应该不会。」

《马力欧卡丁车实况:家庭赛车场》就是 AR 结合赛车游戏

以现在的汽车智能化程度,谈「原生车内游戏」显然还太早了,我们连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都不知道。

这次的车展上,有一个新技术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华为 ADS 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首次应用在了极狐的新车「阿尔法 S」上。

与其他自动驾驶相比,这一方案最大的突破是对激光雷达的应用,这项技术原本十分昂贵,但华为自研的 96 线激光雷达,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实现了小型化轻型化,使其真正可以被量产用到消费级汽车上,让自动驾驶的性能大幅提升,甚至可以在中国那种狭窄复杂的老城区道路上,准确地避让快递小哥的摩托车、穿梭的行人等。

这事之所以格外让人振奋,也是因为在 2019 年时,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炮轰激光雷达说:「傻子才用激光雷达,昂贵的传感器毫无必要。」这次华为的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可谓力证了这一结论并不正确,也再次点燃了人们对自动驾驶未来的畅想。

看到这些,我们也不禁会对未来乐观起来 —— 或许,智能汽车的发展速度,会比我们的想得更快。说不定以后汽车真的可以变形,我们直接驾驶变形金刚在天上飞呢。

与此同时,我也相信,人类对游戏的追求永远不会停下。科技改变汽车、改变车内娱乐的时候,一定不会落下游戏。



来源:IGN中国
原文:https://www.ign.com.cn/you-xi-chan-ye/32383/opinion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