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布研究报告,剖析数字媒介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2022-06-08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普及,未成年人“触网”逐渐走向低龄化。据201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字时代的儿童》报告显示,全世界上网人口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占据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内容是否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话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激烈的探讨。

Nature旗下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调查了不同类型的屏幕时间——看电视/在线视频、社交媒体/文本/视频聊天、电子游戏,对于儿童智力的影响,其最终结果令人意外,甚至颠覆了大众的认知。

研究结果显示,玩游戏、看在线视频对于儿童智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而看电视或在线社交既没有积极影响也没有消极影响。

来自美国的9855名9-10岁的儿童参与了这项研究,两年后研究人员对其中的5169位儿童进行跟踪调查,从“有效学习、理性思考、理解复杂想法、适应新情况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判断,并基于“注意力、工作记忆、推理、阅读理解、长期记忆”等维度进行与智力相关的认知能力测算。

研究结果表明,9-10岁玩游戏较多的儿童,在两年间的智力增长幅度最大,在两次测量之间大约提高了2.5个智商点,高于平均水平,并且男女之间没有差异。


研究人员甚至在论文中提到“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越多,智力的增益越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游戏时间指的是相对健康的时间管理,而非过度游戏。对此,论文中就有提到,孩子们平均每天花2.5小时看电视、半小时在社交媒体上、1小时玩电子游戏。

同时研究认为,智力测试分数可以高度预测一个人的未来,包括收入、幸福感以及教育成就等。而电子游戏作为一项独特的数字活动,其对人们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的益处,在过去已经得到多项实验与研究的佐证:

《心理公报与评论(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201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玩家群体比非玩家群体拥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因为电子游戏创造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任务环境,过程中需要人们使用许多特定的认知技能项。同时,“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电子游戏被认为具有提升学习动力、助力学术教学的潜力”;

《实验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动作类游戏可以帮助玩家提升感知能力和注意力,增加视觉工作记忆容量,这与人们进行复杂认知活动的能力紧密相关;

《Nature》在2021年发布的文章指出,动作类游戏能够快速提高人们对于新任务的学习率,与非游戏玩家相比,动作游戏玩家在感知任务上表现出更快的学习速度;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游戏对于认知力有潜在帮助,如增强注意力、语言和空间记忆以及视觉空间等各项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观看在线视频和玩游戏对于未成年人智力的积极影响,也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解释了James R. Flynn教授在1982年提出的“弗林效应”。


“弗林效应”反映了过去几十年间,智商测试结果呈现逐年增加的现象。后续的研究结果更是令人震惊:每10年会增加3分。

为什么人类智商会进化得如此之快?学者们认为,人们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让智商测试水平更高,其背后原因就包括技术的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数字技术的创新,带来了电影、电视、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这意味着,人们处理信息的环境变得更为多元和复杂,需要更主动地使用逻辑、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而这些技能又可以被应用到所需要的职业当中。其显著结论就是:技术进步驱动了几代人认知技能的迭代。

游戏带来的影响也是类似的。在游戏过程中,玩家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同时追踪游戏对象,处理听觉、视觉、空间等各类信息——即使是看似简单的俄罗斯方块,也需要复杂的信息处理能力。随着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对玩家反应水平和思维意识的要求也就更高。事实上,1932年至1978年,美国年轻人的IQ平均指数提高了14点,恰恰对应了1970年代电子游戏的引入。

鉴于此次研究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地位与遗传差异等变量后进行的,而面向更加广泛的未成年群体,影响因素就更多了。

论文中指出,智力、教育程度和其他认知能力都是高度可遗传的,社会经济地位 (SES) 也是儿童屏幕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父母教育模型显示cogPGS(认知表现的多基因评分)对智力变化的显著影响。

因此,家长切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正确引导、及时沟通才是关键所在。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