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在这些年间的定位已经悄然完成转变,从开始的“洪水猛兽”到如今的文化输出新载体,游戏行业的自迭过程可谓是日新月异。
随着云游戏、AI生成、引擎技术等突破,游戏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4月22日,教育部把“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新增纳入本科教育,这也能看出国家对游戏行业新生代人才多元能力支撑与创新生态培育的重视。
而近些年来各大游戏厂商也在配合政策和需求持续加码人才战略,和高校联合开展各类游戏创意大赛,开发游戏设计特色课程,为游戏行业储备了一批新生力量。
三七互娱便是推进新生代人才与游戏行业接轨的先行者之一。
打通校企链路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三七互娱联合广州市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共育未来·智领创新”三七互娱人才培养与发展校企合作论坛。
在这场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产学研交流会中,三七互娱创始人、董事长李卫伟表示希望与高校深度合作,共同培育适应行业变革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的同时也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从行业规模看来,全球游戏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其中
广东游戏产业产值超2600亿,占国内市场近8成份额;站在技术发展角度看来,游戏行业在时下火热的AI浪潮中起到关键性助推作用,游戏与AI在协同发展,它既是AI技术的验证场所,也为AI提供了复杂的训练环境,而AI的进步反过来又推动了游戏体验的革新,形成一个相互成长的闭循环。
无论是大盘整体持续增长的趋势,还是与AI技术带来的颠覆式革新,都意味着
游戏产业正跃升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游戏行业也需要有更多复合型人才加入,尤其是在全国产值占比最高的广东省,对新生代人才的需求远超以往。
但想要培养复合型的新生代人才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游戏行业有着认知隔阂,即便是在一些开设了游戏专业课程的学校,也存在教学案例滞后、行业技术迭代脱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三七互娱在去年就已开始布局人才培育,和高校进行展开一系列校企合作。企业高管几度走进校园,多次开展产研学活动,助力高校人才与游戏行业接轨。
三七互娱集团副总裁、CHO罗娟在会上分享,
“三七互娱在近3年校招上逆势扩招,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校招生培养机制,帮助同学们突破专业就业瓶颈。我们尝试通过校企实践基地共建、高校赛事、实训课、奖助学金等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产学研闭环,推动人才能力与产业需求动态匹配,助力高校人才高质量就业。”
据GameRes了解,三七互娱在这几年和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一起合作举办高校创新大赛;和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开设校企实训课程;并和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共建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
在今年清华大学114周年之际,三七互娱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发起新一届清华大学“设计+”创新创业大赛,罗娟在交流会上指出,AI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游戏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深刻变革,是推动游戏行业不断前行的两大核心动力,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塑造着游戏行业的未来。
为此,
三七互娱针对校招新生代群体打造了个性化培养体系,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让Z世代员工“有人带、有机会、给空间、被看见”,以期吸引到更多新生代人才加入。
三七互娱在高校人才共育的链路中,靠的也不只是说,更多的在于做。他们深知想要挖掘出具备创意的高校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检验。
因此,三七互娱去年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高校小游戏微创新大赛”,聚焦于彼时势头正猛的小游戏赛道,打造出“以赛促培、以赛促训”游戏人才培育新模式,并由三七互娱多位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委团分为四轮评比,以期挖掘出更多优秀的小游戏创意和人才。
同时,对于在比赛中表现优异者,三七互娱也不吝奖励,设置了100万的创新孵化基金,为这些人才的游戏梦想以及创意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此具备诚意的三七互娱,自然也得到了高校老师和学生的一致肯定,“不仅看作品也非常看重人才,是目前我关注到最重视人才的游戏公司”,不少高校老师在赛后对三七互娱给出了超高评价。
此外,罗娟在会上还提到,游戏行业的未来属于复合型人才。
“我们不仅要培养适应行业的人才,更要培养定义未来的人才,我们在高校侧的目标是发掘AI驱动与创新共生的新生代,希望助力高校人才构建“技术-创新-商业”的三维能力结构,成为驱动行业进化的超级个体。”
新生代人才意味着什么
三七互娱为何如此重视新生代人才?其中或许有两方面考量。
从企业层面看来,在逐步向上发展的三七互娱需要更多新生代人才加入,这关乎着人才梯队的建设,同时也是企业保持创新锐气的战略选择。往长远发展想,
新生代人才的技术力及创造力很有可能决定着企业在下一个产业周期的站位,这也是为何现在不少项目启用年轻化团队的关键原因。
从行业层面看来,
游戏属于创意产业,需要在内容和技术层面上不断做迭代,这本质上是一场代际接力,新生代人才则是推动和落地这一进程的核心力量。并且在“AI驱动+创新游戏”的发展洪流下,游戏行业亟需大量具备AI+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新生代人才涌入,为整个市场注入活力,创造更多符合时代浪潮的新产物。
三七互娱早在2018年便开始探索AI在游戏运营及发行领域的应用,彼时便初步实现了AI技术对业务链路的有效赋能,经过多年沉淀,最终构建出一整套嵌入AI与大数据技术的数智化产品矩阵,率先实现了AI在游戏研运环节的全链路深度部署。
三七互娱围绕”小七“大模型已构建出40余种AI能力
可以说,目前三七互娱AI技术发展路上的难点之一,便是缺少AI技术+创新驱动人才的持续推动,这也是他们在高校方面坚定执行人才策略的核心原因。
2024年是三七互娱的新生代元年,在这一年,三七互娱在校园招聘方面展现出了全新的战略布局。
时值2025年,三七互娱迎来了新生代培养与发展的关键年,在经过此前大量积累后,三七互娱初步打通了校企合作的人才输送链路,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意在为游戏行业储备更多创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正因如此,
三七互娱在近3年校招人数上逆势增长,校招人数近800人。为了吸引到更多人才加入,三七互娱对校招生放开了各项限制。
比如说将毕业时间范围放大,为延迟就业提供缓冲,在2025届校招中面向2024届毕业生招聘;再比如说不设专业限制,80%岗位均不限专业,游戏策划、广告投放、游戏运营等核心岗位对所有专业开放等等。
基于AI大趋势下,三七互娱近年来的人才战略在不断升级,一句话概括就是“更智能、更敏捷、更共生”。具体来说,通过重塑人才基因和构建一个可进化的AI组织架构,提高组织韧性及动态适应力,进而实现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进化的双向奔赴。
为此,
三七互娱内部针对校招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一套从入职第一周到3年、5年、10年的周期性成长计划,真正实现“有人带、有机会、给空间、被看见”。
拿策划岗位来说,从入职第一周的职场萌新到6个月打好基本功,再到第一年通关游戏专业设计经验,甚至到3、5年后顺利成长为策划专家,三七互娱为校招生清晰规划了一系列训战结合的内容,帮助其在游戏化运营的进程中实现快速成长。
同时,三七互娱深化导师制,严格筛选了一批画像明确的导师,为人才培养计划持续赋能;通过开设各类培训营提高新生代人才的职场通用能力以及岗位专业能力,并定期举办BU内高管圆桌会和新生代交流会,为新生代人才解惑的同时打通高管和基层之间的壁垒,传递新生代人才的想法和声音。
在这套人才培养体系下,
三七互娱实习生的转正率高达60%,超30%的校招生在1年内晋升,留任3年以上的校招生更是超过了40%,这个数据即使是放在整个游戏行业来看也能算得上第一梯队。
人才战略的背后,或许也和三七互娱不断迭代的“马拉松精神”有着内在逻辑关联。
不能只看眼前,要像跑马拉松一样,看到长远的未来,是三七互娱的内核精神所在。这不仅是喊口号那么简单,事实上,在这几年在产品迭代和战略发展层面上,三七互娱逐步展现出符合马拉松精神的前瞻和远见。在“跑得快重要,跑得久更重要”的马拉松精神3.0版本带领下,三七互娱一直致力于探索AI技术在游戏领域的新玩法,并且已经在实际研运中初具成效。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李卫伟曾多次表示,新生代人才是行业的未来,希望更多新生代人才能加入三七互娱,和企业一起用玩心创造世界。
而有着新生代人才助力的三七互娱,在游戏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浪潮中注定要走得更远。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K-DsZRNOjPzM2vf0Pd3d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