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私家史(四):就决定是你了!

作者:猫猫喵喵 奶牛关 2019-05-07
进化

我到现在都难以忘记,第一次插上卡带打开电源,伴随着流星划过银幕后,GameFreak的标志浮现出来的那个画面(以后简称GF),那种伴随着激动、渴望、神秘且期待的心情,看着大木博士用劣质的散装光盘汉化字幕进行着剧情介绍,在小心谨慎的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精灵妙蛙种子后(我也不知道为啥选了草主),期待的旅程终于伴随着与小茂展开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


我不会忘记由于不会玩,在第一个道馆就被小刚的大岩蛇虐的死去活来(没错,草系被岩系虐的就是我),我也不会忘记,在对游戏系统一窍不通的情况下,我判断精灵战斗力的方法就是看外观,于是我抓了一只尼多朗,但是在进化成尼多王后我发现这家伙外强中干(配招什么的都不会,只会四个攻招硬怼)。后来又因为发现岩系很强,抓了小拳石,但是死活无法进化成隆隆岩,因为不懂得传送进化。我就这样,最后在四大天王处卡关,拿着一个60级的妙蛙花、30多级的隆隆石(不知道传送进化,还以为进化需要很高的等级)和一只46级的尼多王,配招乱七八糟,这样的阵容在四大天王处可想而知。

后来,一个无意中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强悍的精灵:暴鲤龙,只是大家都知道暴鲤龙的进化比较奇葩,因为鲤鱼王啥都不会,而我当时又不懂得用学习机器,于是就不停地用切换的办法给鲤鱼王升级,并且因为所有的野外训练师基本上都打完了,所以只能在草丛里打野怪升级。就是用这种超低效率的方式,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还好鲤鱼王20级就进化,这个进化条件算是比较宽裕的,而且只需要一阶进化),我终于得到了第一只强力精灵。后来,由于精灵非常强力,加上大家都懂的,在早期(至少是宝石及以前)的口袋作品中,水系是非常强势的,特别是物理攻击还很强的水系,那基本上就是无敌双刀流,所以很自然的,在强劲的暴鲤龙的带领下,我终于通关了人生中首部口袋作品(当时真不懂得玩收集要素,通关就不容易了)。

就在我依然沉浸在对蓝口袋迷恋中还有些半懂非懂的时候,boss那里来了新货:口袋妖怪金银——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如果你爱上一个系列的话,系列中总会有这样一部作品:他可能不是系列中最优秀的那一部,也不是你接触系列的第一部,甚至可能不是你记忆最深的那一部,但是他是在最应该出现的那个时间点上出现的,最合适的那一部,然后由于种种机缘,引导你爱上了这个系列。在之后的时间里,你虽然接触了系列很多的其他更优秀的作品,但是你总是记得那一次相遇的瞬间。

金银在我的口袋生涯中就是这样的一部,口袋蓝是我最早接触的口袋,口袋宝石是我朋友最多人同时玩的一代,口袋黑白2是我认为综合质量最高的一代,口袋或红叶绿是我个人最偏爱的一代。但是,他们都代替不了金银在我心目中那个特殊的地位,其实除了比最早的红绿黄蓝画面更精美以外、系统更完善以外,金银并没有什么地方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是这一代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因为金银这一代口袋妖怪算是真正意义上构建起来了。我提几个重点,比如大家对比金银和红绿蓝,会发现后者的妖怪样子很多非常走形,特别是以动画为参照对比的话,不仅粗糙而且很多怪都崩了,我随便找了个对比图,大家感受一下: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会发现皮卡丘显然有点“崩了”,当然这可能也是画师经验不足,但是到了金银这一点基本上就非常完美了。

其次,这一代也非常有利于大家“补完前作”,因为这一代非常非常良心的存在两个地区,除了正传的城都地区以外,还包括简化版的第一世代的关都地区,道馆就有十六个,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买了一作玩两作的效果。这一点对于很多老玩家非常好,并且对于新玩家(特别是经济能力有限的玩家)很有价值,可以只买一个而大致上感受一次前作的升级版。

第三点就是巩固优化了一代的系统和操作,其实玩过第一世代的人都知道口袋初代操作还是有点幼稚的,玩起来有很明显的不流畅的感觉,而且很多地方不熟悉(具体细节就不展开了,我也好友没玩了,要展开说除非具体重玩一遍),总之就是金银的制作水平基本上是在当时GB的机能界限内发挥了一切长处规避一切短处的集大成游戏(之后我会给大家介绍世嘉的两款扬短避长的掌机,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任天堂当时真的是世界的主宰。

当时,随着掌机在我们圈子里普及率不断上升,而口袋基本上是大家游戏的标配,这时候对战和交换也就逐渐盛行了起来,这段盛况一直持续到珍珠钻石为止。因为到珍珠钻石这一时代,我们当时的小伙伴大多都上了大学,绝大部分都脱离掌机了,而到了本人觉得最高的口袋黑白和黑白2的时候,已经是智能机大规模普及,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玩模拟器的时代,掌机已经彻底退出了这个畸形的游戏圈,只剩下了大量氪金手游和D版模拟器,原谅我说到这里时候有点激动,我真的有点看不惯玩D版的人。

有的人说,你说什么,你自己还不是玩D版的,脱坑了就骂娘了?我回复这些人不要太简单:

第一,请参考我的前文,计算一下奸商卖给我的那些D版,比起正版的价格如何?就不讨论主机价格基本上是乘二乘三的卖给我们,D版卡带从FC到GB,再到GBA,就没有50以下的,一两百是常态,考虑到我们玩这些游戏基本上都是晚了至少两年以上,多则三四年,如果当时有合适的二手正版购买途径,玩正版只会更省钱。

第二,到PS和PS2时期,虽然我玩过D版光盘,但是我整个PS和PS2生涯的五六年里,基本上就是五六款游戏的反复玩,比如我是MGS和实况,我一个好朋友是FF系列和生化危机,而且当时的D版盘并不便宜,以FF7为例,4盘碟片价格是40,正版也就三四百块,等个一两年的二手正版也就一两百,我们当时晚个一两年玩到游戏基本上算是快的,基本上是到了PS2末期,才跟上了新作发行的节奏,也就是差不多07、08年了。


而且,如果要是大家都玩正版,一方面不知道会多出来多少中文游戏,其次就是参考steam,国区游戏还会有优惠价格,比如逆转裁判这类的游戏,如果能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发行中文(其实就是卡普空直接联系汉化组就好),然后有一个健康的市场,我们完全有条件一百多块钱就能玩上最新的逆转裁判。

所以,我喷D版不是脱坑以后才喷,我不知道别人,但是凡是从我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玩家,不可能有什么地方亏欠D版商的,我们花的钱已经高到可以让我可以理直气壮的喷D版。

今天多聊了几句无关的话题,下次继续主线剧情。

致敬快乐

书接上回,上次说到了口袋妖怪金银,但更多的只是从游戏本身来说,这一次我们就谈谈“玩家群体”这个概念。

实际上现在很多关于游戏的词汇,比如“3A”、比如“独占”、又比如“硬核”,这些现在非常自然存在的词汇,在我们那个时代就开始接触游戏的玩家当中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当时没有互联网。也就是说大家其实没有一个信息渠道可以了解到这些专用词汇。这种信息的匮乏虽然一方面制约了很多玩家的见世面,导致当时很多的玩家关于游戏的认知面非常狭隘甚至不准确,但是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没有“跟风玩家”的存在,所有的人如果他提到了某个游戏,那么他一定是自己喜欢,并且发自自己内心的自愿去玩的,这也导致了大家的感情都非常的淳朴和真挚。

现在流行一个词语,叫做“云玩家”,说起这个词汇我并不想过多指谪,毕竟他们也能“没钱的捧个人场”嘛。但是现在无处不在的“跟风”却成为让我难以忍受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的跟风还不是简单的跟风买个游戏,跟风玩个游戏这么简单,而是现在的玩家群体并不是非常单纯的“我喜欢所以我去玩”,甚至于他们无法判断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媒体被垄断了,信息渠道每天都是不间断的轰炸,有多少人并非是源于自己观察与思考?跟风最大的问题不是“跟”,而是“风”,什么是“风”?就是风气,就是气氛,这是好听的说法,说难听一点就是并不需要自己的认知与判断,只需要跟住风气就行。既然只是要跟住风气,潜台词就是并不需要自己思考与感受,甚至并不需要自己玩过,比如跟风玩梗就是一种典型的“病症”。

我们是为什么去玩游戏?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今天似乎变得不是非常明确了。

我是一个非常落伍的人,为了玩游戏买个游戏机,看E3上的预告片激动地一塌糊涂,游戏中玩出好成绩以后抑制不住的激动,失败之后想摔键盘,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普通玩家在面对游戏时候的自然反应。但是现在在互联网这个大熔炉里,一切都变得似乎不是那么单纯了。看switch的新游戏发售列表,弹幕里哗哗出现的是“4399”、“没一个3A”;看着ps上令人激动人心的大作,留言栏中充斥着“掉帧”、“装叉”这样的评价,似乎这群人并不关心游戏好不好玩,他们只是通过玩玩梗来得到某些心理上的满足。

但这种跟风的、没有主见的做法,在我看来恰恰是一种焦虑的情绪,这群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好玩所以我想玩,游戏不好玩我就不玩”的玩家,他们更像是来我们闯关族的这个家庭里面找找乐子的。当然了,里我们要感谢这些人能来,如果他们当中的一小部分能买下游戏(前提是正版)本身就是对游戏的支持,只是我似乎已经没法再把这样的群体当成是当年那个和我们一起玩口袋金银的“玩家群体”了,即便是面对那些没有掏钱,但是愿意去讨论游戏的人,哪怕他们其实根本不懂,只是为了从语言当中寻找一些安全感,跟风玩玩梗,装成老鸟耍耍存在感,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这个“玩家群体”已经不是简单的由爱玩游戏的人组成的了,我们必须要适应,我们也必须要懂的自己该如何自处。

本来在回忆自己最热爱的口袋金银的时候,似乎不应该讨论这个烦心的话题,但是现在一日千里变化的社会,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些剧变,我曾经也因为这些无聊的事情难受过,是一种物是人非的丧失感,这种感觉甚至让人觉得自己内心深处感情最深的那一块地方也被踩踏了,似乎是遭受了某种冒犯。但是现在我想明白了,也许这种变化恰恰是必然的,因为“玩家群体”这个**已经从以往纯粹和稀少的一小撮人,扩展到了现在无处不在的play anywhere,play anyone,游戏已经从那个小圈子里面人的爱好,变成了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候是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是纯粹的玩家的。

我们还是聊回《口袋》的游戏吧。

这次的连载文章,也让我充分思考了一些问题,比较代表性的一个就是:口袋妖怪究竟是为什么给我们这些玩家留下了这么深刻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的?说实话在此之前,我也并没有非常仔细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当我冷静客观的思考了其中的点点滴滴之后,我发现我更多对于口袋的美好记忆,都不是仅仅局限于游戏本身,而是一整个关于我们当时的口袋伙伴群的点滴。这几天恰逢老任在E3直面会上刚刚宣布了全新的《马里奥派对》,以往我对于这类聚会游戏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好感,但是当我回忆起当年口袋妖怪交流对战的乐趣之后,我忽然发现可能这才是我们近些年玩游戏丧失的最多的部分:友谊。

也难怪老任如此重视派对游戏和众乐乐游戏的开发了,如果有一款游戏系列,能陪伴着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成长,那真的是一种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去年无意中看过的一个《实况足球》的游戏广告,当中就是把游戏和友情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当时我几乎是留下了泪眼。

广告的B站视频网址如下:


http://www.baidu.com/link?url=IV8ylsGp597IDzs296dsaZPorSNSDi9tp1D0VA8YvEHds49vUH3paWQBZ28RYLJipmBOcEqWPcKeJoUqJX8BV_&wd=&eqid=95757f4b0000debf000000045b724474

1口袋妖怪就是这样一个系列。从红绿蓝黄的第一世代开始,我们就发现了口袋妖怪中心有一个“二楼”的设定,我们很多小伙伴很长时间并不清楚这个“二楼”的作用是什么,我到现在还记得,在我当年一个大我一岁的好朋友的引导下,我们将两台GB连在一起完成了妖怪的交换传送的时候,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后来到了金银的第二世代时,我们周边的GB装机量已经超过了5台,虽然没有达到当年FC那么惊人的普及率,但是由于GB可以带出门并且可以联机的属性,GB所营造出来的游戏氛围较之FC时代强了非常多,其中的核心代表就是口袋妖怪金银。


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口袋中的对战部分了。当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培养的妖怪队伍是可以对战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打“小算盘”了,为啥说“小算盘”呢?是因为一方面,我们当时严重缺乏所谓的“攻略指引”,游戏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玩然后交流经验的,当时我们五六个有GB的小伙伴中,能弄的清楚一部分招式相生相克关系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大部分甚至不清楚自己使出的招式具体是什么,基本上只能依照发出招式的动画效果来进行才推测。


“肥大使出了饰拳”,几乎每个那个时期玩过的小伙伴都能明白我再说什么,更好笑的是一个问题是,由于没有种族值和个体值的信息数据,我们判断一个妖怪强大与否的途径之一就是“看动画”,是的你没听错,我们当时判断一只妖怪的实力很多时候是要参考动画片中妖怪的实力来判断的,这样的方式自然而然也就造成了诸多我之前提到的“尼多王意外”,而就是基于这样的以外,当自己歪打正着的找到某一只强大的妖怪甚至是某一招强烈的招式的时候,都是会被将其当做“最高绝对机密”然后雪藏起来,乘机偷偷在私下联系,等到对战的当天,假装自己“漫不经心”的掏将出来最终大杀四方,那样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们觉没有机会感受到的。

第四章完结

系列文章
中国游戏私家史(一):第一位情人到底是FC还是小霸王?
中国游戏私家史(二):“其乐无穷啊”的时光
中国游戏私家史(三):I have a plan
中国游戏私家史(四):就决定是你了!

作者:猫猫喵喵
来源:奶牛关
原地址:https://cowlevel.net/article/1985731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