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也得加强道德约束

作者:沈栖 东方网 2019-01-04




2018年岁末,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在京成立,它由来自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高校、专业机构、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研究网络游戏和青少年问题的专家、学者组成。该机构甫成立就对首批20款存在道德风险的网络游戏进行了评议。经对评议结果认真研究,网络游戏主管部门对11款游戏责成相关出版运营单位认真修改,消除道德风险,对9款游戏作出了不予批准的决定。如此举措颇受舆论界好评,称之为“互联网娱乐进入规范发展轨道的表征”。

作为一个林林总总、瞬息万变的虚拟世界,网络游戏有着巨大的空间,目前,网络游戏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支柱。刚过去的2018年,互联网娱乐市场依然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各种新样态的娱乐方式不断推出,诸如视频网站兴盛、短视频崛起、直播平台“网红”井喷,网络游戏可谓风靡华夏,势不可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19岁以下网民有1.77亿人,占比22.9%,已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成为了沉湎于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的“网瘾”,一些网络游戏中隐含的“黄”“暴”“赌”内容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为净化网络空间,促进互联网传播平台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联合执法,重拳出击,开展规范治理行动,实属“时不我待”,而成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乃是适逢其时。

毋庸讳言,我国的网络游戏市场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在2018年间,有关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2月,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7月1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旋即,分别对“快手”开办单位和“今日头条”开办单位等存在的有违社会道德问题作出了警告和罚款的行政处罚。面对网络游戏市场失灵,政府加强管理,限制对游戏版号的发放,但是,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依然较大。技术具有破壁作用,当制度设计一时跟不上技术发展,当规则屡屡遇到“打擦边球”的情形时,加强道德约束便不失为一种良策——靠前管理的必要之举。这也许就是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成立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正因为网络游戏有着庞大的用户群,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网络游戏市场版权侵权、不正当竞争问题常有所见。去年7月和9月,国家版权局等部门相继启动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8”专项整治行动,约谈了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土豆、56视频等15家企业,这些平台共下架删除各类涉嫌侵权盗版短视频作品57万部。在有关监管部门加强版号和内容监管的同时,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开展道德评议的新模式,无疑也是强化网络游戏市场管理、规范网络游戏产业的有效路径。

网络游戏市场的乱象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有专家提出:下一步,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有必要加强网络游戏内容方面的标准设定,尤其要对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恐怖、赌博行为等方面设定评判标准,制定道德管理规则,确定网络游戏的道德风险及网络游戏开发商应该遵循的道德标准,以倒逼机制敦促互联网企业和网络游戏厂商“循规蹈矩”行事,共同维护网络游戏市场。倘若如此,净化网络空间指日可待矣。

(题图来自网络)

来源:东方网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