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与JS(奸商)斗争的日子

作者:猫猫喵喵 奶牛关 2019-05-16

经济原理

在之前买GB的故事中我已经提到了首次购买2手GB的事情,并且也把我的游戏生涯故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引了出来,就是所谓的老板群体(游戏经销者,当时以电软为代表的媒体也称之为奸商或者JS。说起JS,实际上不是一个人,而应该算是一个群体,只是在我的故事中我们可能会重点描绘其中的几号代表人物以及与我的故事。

首先出场的奸商,说实话我对他本人的外貌性格特征已经记忆非常模糊了,他原本开店的位置也早已被改造的面目全非,连在我回家得时候引发我一些童年记忆畅想的可能性都没有了。但是我却能清晰的记得这位老板与我之间关于游戏的那许多细节,甚至很多画面都会无比反常的清晰的印记在脑海中。在我有限的记忆中,这位老板有一个啤酒肚且年纪并不年轻,长相上非常市侩,满足一切大家对于奸商的长相的想象。他的游戏店叫什么名字我也没有任何记忆了,准确说我其实根本没注意过他的游戏店叫什么名字,因为他的游戏店本身是坐落在一个非常非常破旧的瓦房中,如果各位在上世纪90年代去过一些古镇(或者到现在还没有改造过的偏远古镇),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老板的瓦房就像是这些古镇里面那种没有改造过的房子:残墙断壁、电线缠绕、破旧的玻璃与柜子。对了,北京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90年代时候鼓楼游戏店的样子,大概就是那个样子的破旧加强版。


此店主要是经营电气的维修以及FC游戏及小霸王游戏机的销售,后来自然而然的引入了GB系列。实际上不得不说的是,在这家游戏店之前,我所在的小镇上并没有专门的游戏店,而这家店一开始也并非是专门的游戏店,是我们亲眼看着他店中关于游戏部分的“版图”在不断扩大,直到最终发展成为我们那一带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游戏店。不过这家店自始至终也没有成为我们小镇的游戏领航者,因为在这家店前期游戏并不是他的主要业务,他只是顺便倒卖一些游戏相关产品而已。而就在他逐步加大自己游戏产品比重的时候,在距离我家较远的地方开了一个专业的游戏店(并且屹立至今,关于他的故事我之后会讲),并且这家老店的生意思路主要就是跟随,你很少能见到他们能带来什么本地之前没见过的产品,而是听说什么好卖就跟着卖一下,这家店之所以能生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他的位置非常上佳,一方面是他所在的位置旁边就有多所学校,特别是有一所在我们本地非常大的中学,另外就是他的位置是市区核心地带,而另外后起之秀的那家店一开始所处的位置相对有些偏远且附近学生人数较少,限制了其发展。

总而言之,我以及我的朋友们都“亲切的”称呼这位奸商为“老板”,当时几乎所有玩游戏的孩子们(至少我们那一片),只要说起“老板”都能懂得所指代的为何人,这个称呼中有着我们几乎所有的童年憧憬与渴望。当然了,老板也会非常聪明的利用我们的心理,充分搜刮每一个小朋友的钱包,嘿嘿,到现在我都依然记得老板店门口时时刻刻都塞满卡带的那个玻璃柜子,以及柜子角落里面的几台二手游戏机(多半是掌机,我当年的小绿就是在那里拿到的。)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当我每次回忆起这个“老板”的时候,对于他形象的记忆大多都有“吃饭”这个细节,就是似乎我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在吃饭,就是那种非常典型的个体户自己在店里做点饭然后乘入饭缸中的景象。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的记忆总是会记得他吃饭的样子?后来我才想明白,主要是因为老板的店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上,每次放学时候路过我都会“进店参观”,而当时中学的放学时间不论是中午还是下午,不就是大多数人吃饭的时间吗?哈哈,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巧合,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即亲切而又有趣。

这么说起来,似乎我觉得这个老板非常“市井”也有一定程度是源于这个原因,一个有着啤酒肚的中年矮个子老板,用饭缸盛饭看店的样子,非常“接地气”,当然了,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商户”,而是“奸商”,那个“奸”字怎么能少得了?

上次提到要聊一下“奸商”的“奸”,其实当后来懂了一些经济原理和商业管理以后,对于奸商的一些做法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决不能称得上理解或者同情)。而且,今天我打算介绍的“奸”绝非是简单的阴谋诡计欺诈小孩的做法,而是要从专业的商业分析(雾)角度,分析一下暴风雨来临前的那个时代电玩店的态势(暴风雨指啥?以后再说)。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老板,其实如果是从头看我的故事的朋友,应该会至少记得我之前提过买十四合一的那家游戏店,其实不止那一家店,当年依靠小霸王FC吃饭的商家可是不在少数(甚至到今天都还有),另外虽然我之前提到,在“老板”的店崛起之前,我们小镇上“没有一家专业的游戏机店”,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小镇上不仅“有”,而且还有很多“游戏机店”,例如其中有一家,比“十四合一”那家店规模还要大,而且有着非常恐怖的巨量FC卡带储备,以至于他已经开通了换卡及租卡业务,并且从他的店规模来看,不仅其他的游戏店无法超越,包括我们此次的主角“老板”的店,到了很后期也无法与其规模抗衡。

那么如此如日中天的游戏机店,是如何走向彻底的销声匿迹的呢?并且,为什么我会说“在老板之前,我们那并没有专业的游戏店”呢?

我就说一个细节:当年那个在我们看来鸡贼的老板,几乎是在我买了FC不久后,店中就已经见到了GB的身影(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那是啥),而那几家靠换卡和租赁业务“大杀四方”的FC大店,直到我已经在老板那里玩上PS包机的时候,他们依然是靠换FC卡业务来钱,可以想象,因为在2000年的时候一盘黄卡在沿海地区的进价已经不足几块钱了,而利用信息不对称、瞄准城乡结合市场,这些老板依旧可以靠着十几块的换卡费赚钱赚的非常愉快,而主力的销售机型,居然依然还是小霸王学习机。

这里我想宕开一笔提一下网易,记得前些日子网易闹出民间高手事件的时候,就有知乎上游戏从业者提到一个小事情,是说这位从业者有一次和网易公司里面的技术人员聊天的时候提到了顽皮狗,于是网易的技术人员说了这么一句(懒得查原文了,意思一样):现在谁都求着想和网易合作想让网易投资并且帮发行,那个什么狗的,只要网易给他们投资,不就可以用他们的技术了嘛,有啥了不起的。当时这位从业者就震惊了,这是一个做游戏的人说的话啊。再结合网易现在认为自己是“数一数二”的手游大公司了,这种感觉就如同当年那些“FC”店和老板的店的差别。


我觉得这就是赚钱思路不一样,虽然都是为了赚钱(都叫他奸商了,能不是为了赚钱吗),我之前的评论中对于老板的经营策略结论是“跟风”,其实就算是“跟风”,也是有境界差别的。比如,即便是对于整个创新行业里面,“跟风”在我看来不一定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是否“一直跟风”并且“伺机反超”。这么说吧,我们都知道服装品牌ZARA,他就是典型的“跟风狗”,并且他的跟风都变成业界美谈了,又例如一众的国内手机厂商,谁不是跟风苹果?但是大家发现没有,这样的跟风,跟着跟着就搞不好找到机会超越了,这就是我觉得良性的跟风,商家至少自己是求变的,只是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

真正的恶性跟风是什么?就是跟风了某个风口挣到钱以后,想的只是不断的横向扩大规模捞钱,而不想着去做一些创新。对比前者,前者哪怕只是跟风,只要一直愿意跟现在最新的东西,在我看来迟早都能抓住一些机会反超前辈。想想看现在国内的游戏行业,有不少企业(例如网易),其实从游戏中挣到了不少钱了,但是依然绝少看到他们在游戏创新领域有多少建树(当年可以号称原创啊,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近年来网易火的游戏,阴阳师不过是个卡牌氪金游戏,决战平安京就不用我说了,更不必提第五人格。这样的厂商,想的只是从“流量变现”中得到利益,看看网易之前的周杰伦音乐事件,一脉相承的就是这样的思维:只要落袋为安就好。

仔细观察网易的游戏、音乐以及其他产品,你会发现其实品质并不算差,但是为何让人感觉是个烂在骨子里的公司,就如同当年那些FC大店一样,他们只是想着利用FC的流量变现,对于开拓新的产品线没有任何的追求。当然,如果他们将来忽然有一个机会可以大赚一笔,我相信他们会迅速变成一家全新的“次时代大店”,但说实话,我不希望市场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当然,消费者们最终还是用钱投票了,大家想看到新的东西,即便是在信息这么闭塞的地方。

顾客就是上帝



这场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游戏店大战”直到很多年后,才被一家叫做“游戏男孩”的游戏店统一了,当然那已经是后来的事情了。

实际上到目前也不能说具体是哪一件事情让我们消费者最终站在了某一家游戏店这边,准确的说,这种淘汰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我能够想得起的比较显著的消费者心理转向点是在于之前所提到的“新”。当时的孩子们并没有多少游戏消费能力,大多在购置了主机之后,平时能依靠省吃俭用积累出一盒卡带的经济,就基本上已经可以消耗完当时一个小孩子全部的富余能力了。在那个时候,如果不是有特别强的自控能力或者是家中经济能力很强的小孩,几乎是连再购置一盒卡带的可能性都非常渺茫,所以这一点也的确是造成了利用换卡来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合理性。

但是,当有的商人提供了市场之前不具备的价值并以此作为竞争力来源的时候,另一种商业模式的逻辑便可以形成。根据我后来的一些观察,我认为“老板”引入产品时候一定是充分考虑过了本地的消费接受度,所以并没有引入当时的第一神机SFC,因为考虑其成本根本不可能承担。其次,借助了口袋妖怪动画播放的东风,当时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阵口袋热潮(这批人差不多就是口袋这个游戏系列的种子粉丝了),这时候孩子们自然是非常渴望在自己手中体验捕捉口袋妖怪的体验。

这种对于市场诉求的准确“跟踪”,比起那些只想依靠在既有的大树下面乘凉的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从一些其他的细节也可以感受到两者对比的差距,就是那种只经营FC卡带销售或者换卡业务的经营者其实很多根本不懂游戏,他们并不知道存在SFC、MD或者GB这些产品,在他们言中,这种“黄卡”和其他那些玩具是一种东西,他们自己很多根本不玩游戏。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判断一个店铺是否专业的方法也就由此形成了:他是否有除了FC以外的游戏设备及软件,越多样化越好。最终,“老板”赢得了所有孩子们用人民币投的票,而这个时候,我们当地的游戏市场格局也从“群雄割据”逐渐转为了“三分天下”,这就是下一个故事了。

关于奸商,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从我这年代走过来的玩家不可避免的问题:游戏机维护。


注:不要误会,图中是一位优秀的游戏机维修点老板,当年为何我没能遇上(关于他的采访影片推荐一下)。

在我们那个年代,游戏机是不可能有行货的(现在有买行货的人也有限,原因大家懂),甚至大家买的是不是新机都是一个大问题,就算买的是新机器,每一个玩家几乎都会多游戏机采用“摧残式”的用法(没办法,娱乐方式真的少,整个周末全在打机的不在少数),特别是早期游戏机,服役期超过5年是稀松平常的,这样就导致一个很大的矛盾,如果游戏机坏了,将如何维护?

送修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是很多BOSS根本不修不是自己卖的机器,而且维修价格你们懂的。如果是找自己购买的渠道,一方面维修价格也不会太便宜,而且很多小问题也不值得送修,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玩家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些应急处理办法。

在这里我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当时常见的游戏机维修保养办法(大雾,各位不要随便尝试):

手段一:舔

你们以为最早舔卡带的都是任天堂粉丝?错,其实我也是近些年才知道原来那玩意儿苦是为了小孩子(况且正版才有味道),在早年间,舔卡带的主要原因是:播不出来。

因为是D版的缘故,质量必然是层次不齐了,这就导致有时候卡带会播放不良,这时候拔出卡带舔上一发(重点是粘上口水),重新插上reset,大概率就能OK了,而且显而易见的是口水量和reset的成功率是显然成正比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谁能导电,半导体线路导电不畅,水促进了导电。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口水多了,就加大了卡带导电区域生锈的进度,让下一次的读取变得困难,所以舔卡带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就算用了也必须严格控制口水量,必须在解决当下问题和维持卡带长久质量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

恩,总而言之就是:舔卡也是技术活。

手段二:甩与敲打

这是一个玄学的方式,至今不明白其中有什么原理,从科学角度来看也没有任何道理,但是在当时也是非常常见采用的方式。当卡带读取不畅的时候,疯狂的甩——乃至于有些时候故意会让游戏机或者卡带发生一些轻微的碰撞,似乎也是能让读取更加顺利的,这一点和很多老人习惯拍电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招在还是用纽扣电池做存档方式的卡带中是坚决要避免的,因为D版品质的缘故,任何轻易的摇晃都可能让存档丢失,我至今都还记得当年已经玩了大半的《吞食天地》存档丢失的时候,那种痛苦不堪的记忆!


手段三:自行拆卸

那个时候的玩家动手能力都不会差,我的某个友人已经在当时(小学、90年代末)就能熟练的操作电烙铁上锡去锡、换线,甚至是全盘重连电路板线。也许我这里说的不会让各位年轻的动手小能手感到惊讶,毕竟你们年轻,基础不一样,我那哥们可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完全自学的,那些设备也是自己弄来的,他只是一个小学生。你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在今天,你们看到一个小学生会自己做游戏(包括美术、程序和数据都是自己写的这种感觉),你什么表情?

我没他那么强,我拆机主要的项目是两个:一个是清理污渍,二是线路重连和加固,并且一定程度上加固线路确保导电性,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手柄,其实拆过小霸王手柄的同学们就懂得原理了,这里就不多提了。顺便一提,我修手柄的技能多年后让我有能力自己修耳机,因为我发现手柄和耳机的修理原理是基本一样的,拆开后清理污渍,加固或者重连线路。

拆开就是下图样子,图片网上找到的,和我的手柄一模一样:


手段四:祈祷

各位不要笑,祈祷在当时真的是玩家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因为的确是没有办法,因为在一个娱乐方式高度简陋的年代,一台游戏机几乎占据了孩子们80%的娱乐,而一台游戏机乃至游戏卡的成本,也几乎是不可重购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你面对忽然崩溃的游戏机画面,如果紧急抢救的上述方式全轮了一遍之后依然不行,一个小孩子几乎只能是跪在地上磕头请求老天不要这么狠。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不无心酸,试问是什么样的局面促使了一个小学生要学会修电路板?(手柄就是一个电路板),因为就在某个下午,忽然我发现我的主机手柄方向键忽然没用了(我们当时习惯叫1P叫主机,2P叫副机),甩、敲打都没用,彻底失灵,虽然副机可以连在主机用,但是大家都知道,副机手柄是没有start和select按键的,而当时销售游戏机的经销商都没有多余的手柄配,他们只能联系找厂家,但是这毫无意义,因为配一个手柄就需要一百以上的成本,看过我前文的人都明白这代表什么,如果家里父母不是大发慈悲的话(还要有能力大发慈悲),一个手柄的损坏就代表了世界的坍塌。

注:上图中就是小佳当时自学后维修手柄和基板用的电烙铁样式,差不多的样子,原样式找不到了。

后来,我死马当活马医的把手柄拆开了,发现了加载在塑料按钮和电路板上导电区之间的橡胶上糊了非常厚的一层污渍,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把这层污渍清理干净,并且把一根已经翘起来的电线用胶水重新粘牢固。预感到似乎问题解决了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重新连上机器,reset,一切OK!手柄重新发挥效用,并且我发现似乎比之前变得更好用了,那一刻的喜悦冲刷了一切,我也没有能力去过多思考什么。但是,今天的我反思这一切,我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糊上了点污渍的事情就快要逼死一个热爱游戏的孩子,你可以说我沉迷,但这无非就是一个售后专业维修人员几分钟的工作,而这么简单的一点服务我们却根本无法享受。我们掏的钱少吗?我们买个D版花了和正版一样的钱(考虑上时间因素的话其实更贵),我们的要求高吗?不过是玩几个人畜无害的游戏(吞食天地、重装机兵、口袋妖怪,这些游戏和那啥价值观有冲突?)是什么让我们要去遭这样的罪?如果90年代时候是因为时代的落后的话,那么2000年之后呢?整个游戏市场现在的混乱,steam一出事大家风声鹤唳是为了什么?把“就想安安静静玩个游戏”的玩家逼到这番境地?

我想把自己的文章当成书来写,本来所以不想出口成脏,但我还是想说,不就是想抓紧权力嘛,权力就是钱嘛,我们懂的,各位老爷们,我去年买了个表。

第五章完结
系列文章
中国游戏私家史(一):第一位情人到底是FC还是小霸王?
中国游戏私家史(二):“其乐无穷啊”的时光
中国游戏私家史(三):I have a plan
中国游戏私家史(四):就决定是你了!
第五章与JS(奸商)斗争的日子

作者:猫猫喵喵
来源:奶牛关
原地址:https://cowlevel.net/article/1986247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参与评论

商务合作 查看更多

编辑推荐 查看更多